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0-11页 |
1.5 概念解释 | 第11-13页 |
1.5.1 次国家政府 | 第11-12页 |
1.5.2 国际区域合作 | 第12-13页 |
2. 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研究 | 第13-17页 |
2.2 中国央地关系在外事领域演变的研究 | 第17-20页 |
2.3 新疆与中亚区域合作的研究 | 第20-23页 |
3. 案例分析——以新疆政府与中亚的合作为例 | 第23-42页 |
3.1 新疆政府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历史发展 | 第23-31页 |
3.1.1 边境重开与“向西倾斜”的确立(1983-1991) | 第24-25页 |
3.1.2 次国家地区间的合作与自主性的增强(1992-2000) | 第25-28页 |
3.1.3 地方权力的细化与合作的机制化(2001年至今) | 第28-31页 |
3.2 新疆政府与跨国区域合作机制 | 第31-37页 |
3.2.1 国家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机制 | 第31-33页 |
3.2.2 省级次国家层面: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 第33-34页 |
3.2.3 省以下次国家层面:中俄哈蒙阿尔泰次区域合作机制 | 第34-37页 |
3.3. 基层次国家政府的实践——以博州阿拉山口口岸建设为例 | 第37-42页 |
4.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动力及角色演变 | 第42-48页 |
4.1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动力 | 第42-43页 |
4.2 次国家政府的参与国际合作的角色演变 | 第43-48页 |
4.2.1 从政策执行者到政策制定的参与者 | 第44-45页 |
4.2.2 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 | 第45-47页 |
4.2.3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构建 | 第47-48页 |
5.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局限因素与路径思考 | 第48-55页 |
5.1 次国家政府参与合作的局限因素 | 第48-52页 |
5.1.1 国际层面因素 | 第48-50页 |
5.1.2 国家层面因素 | 第50-51页 |
5.1.3 次国家地区层面因素 | 第51-52页 |
5.2 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路径思考 | 第52-55页 |
6. 结论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