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3-16页 |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9-22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2 论文主要贡献 | 第21-22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WSNs 多媒体信息处理相关研究 | 第24-50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节点感知模型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2.2.1 节点感知模型 | 第25-29页 |
2.2.2 节点相关性模型 | 第29-31页 |
2.3 WSNs 覆盖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 第31-39页 |
2.3.1 节点调度 | 第32-36页 |
2.3.2 网络覆盖控制优化 | 第36-38页 |
2.3.3 覆盖优化调度技术总结 | 第38-39页 |
2.4 节点协作图像处理研究现状 | 第39-44页 |
2.4.1 图像冗余性和时空相关性 | 第40-41页 |
2.4.2 多节点协同工作方法 | 第41-43页 |
2.4.3 节点协作图像处理技术总结 | 第43-44页 |
2.5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研究现状 | 第44-48页 |
2.5.1 分布式视频编码 | 第45-48页 |
2.5.2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总结 | 第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基于时空覆盖优化的节点协作调度模型 | 第50-69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网络时空覆盖模型 | 第51-55页 |
3.2.1 节点感知模型 | 第51-54页 |
3.2.2 时空覆盖模型 | 第54-55页 |
3.3 网络基本区域生成 | 第55-59页 |
3.3.1 问题定义 | 第56-57页 |
3.3.2 网格划分方法 | 第57-58页 |
3.3.3 节点相对位置方法 | 第58-59页 |
3.4 时空覆盖优化调度算法 | 第59-63页 |
3.5 仿真实验 | 第63-68页 |
3.5.1 网格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 第63-64页 |
3.5.2 基本区域生成算法性能比较 | 第64-66页 |
3.5.3 调度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节点协作图像压缩机制 | 第69-84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奇异值分解方法与网络模型 | 第70-75页 |
4.2.1 奇异值分解方法 | 第70-71页 |
4.2.2 网络拓扑结构 | 第71-73页 |
4.2.3 网络能耗模型 | 第73-75页 |
4.3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图像分布式协作压缩机制 | 第75-79页 |
4.3.1 奇异值分解分块自适应压缩算法 | 第75-78页 |
4.3.2 具体方案描述 | 第78-79页 |
4.4 仿真实验 | 第79-83页 |
4.4.1 仿真实验相关参数 | 第79-80页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0-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基于三维感知的多媒体节点协同相关模型 | 第84-99页 |
5.1 引言 | 第84-85页 |
5.2 多相机节点信息相关模型 | 第85-88页 |
5.2.1 相关系数模型 | 第85-87页 |
5.2.2 信息相关系数计算算法 | 第87-88页 |
5.3 基于相关系数的节点聚类 | 第88-93页 |
5.3.1 网络结构 | 第88-90页 |
5.3.2 分簇建立方法 | 第90-92页 |
5.3.3 网络传输模式 | 第92-93页 |
5.4 仿真实验 | 第93-97页 |
5.4.1 相关系数分析 | 第93-95页 |
5.4.2 网络性能评价 | 第95-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一种新型边信息融合的多视角视频分布式编码框架 | 第99-112页 |
6.1 引言 | 第99-100页 |
6.2 相关工作 | 第100-102页 |
6.3 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模式 | 第102-108页 |
6.3.1 分布式视频编码原理 | 第102-103页 |
6.3.2 MDVC 的帧和编码结构 | 第103-105页 |
6.3.3 基于 SAD 准则的 MDVC | 第105-106页 |
6.3.4 基于融合的边信息生成 | 第106-108页 |
6.4 仿真实验 | 第108-11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12-113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附录1 图表清单 | 第127-129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29-130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