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马井—什邡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相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 1.2.1 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2.2 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路线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3.2 方法及路线 | 第13-14页 |
|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7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4页 |
| 2.1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7页 |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7-21页 |
| 2.3 构造演化特征 | 第21-22页 |
| 2.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21页 |
| 2.3.2 局部构造演化特征 | 第21-22页 |
| 2.4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2-24页 |
| 2.4.1 下沙溪庙组(J2X) | 第22-23页 |
| 2.4.2 上沙溪庙组(J2S) | 第23-24页 |
| 第3章 层序地层特征 | 第24-36页 |
| 3.1 层序划分标志 | 第24-25页 |
| 3.2 层序划分方案 | 第25-26页 |
| 3.3 层序特征 | 第26-30页 |
| 3.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第30-32页 |
| 3.4.1 单井高分辨层序划分 | 第30-32页 |
| 3.4.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32页 |
| 3.5 砂组划分方案 | 第32-36页 |
| 第4章 沉积相研究 | 第36-60页 |
| 4.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36-38页 |
| 4.2 沉积相相标志及划分 | 第38-42页 |
| 4.2.1 沉积相相标志 | 第38-41页 |
| 4.2.2 沉积相划分方案 | 第41-42页 |
| 4.3 沉积相特征 | 第42-60页 |
| 4.3.1 物源分析 | 第42-47页 |
| 4.3.2 单井相特征 | 第47-53页 |
| 4.3.3 剖面沉积相特征 | 第53-56页 |
| 4.3.4 沉积微相特征 | 第56-60页 |
| 第5章 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研究 | 第60-71页 |
| 5.1 岩石学特征 | 第60-63页 |
| 5.2 物性特征 | 第63-65页 |
| 5.3 孔隙结构特征 | 第65-68页 |
| 5.3.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65-67页 |
| 5.3.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67-68页 |
| 5.4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第68-70页 |
| 5.4.1 沉积作用 | 第68-69页 |
| 5.4.2 成岩作用 | 第69-70页 |
| 5.5 有利相带预测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