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4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28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9-27页 |
1.2.3 小结 | 第27-2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理论背后的麦库姆斯 | 第31-38页 |
2.1 教育体系 | 第31-34页 |
2.2 工作与家庭 | 第34-38页 |
第三章 麦库姆斯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38-44页 |
第四章 议程设置理论的检验和建构过程 | 第44-60页 |
4.1 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44-47页 |
4.2 议程设置的检验和建构 五个时期(phase) | 第47-60页 |
4.2.1 发现“相关”时期 1968 年教堂山研究 | 第48-50页 |
4.2.2 “导向需求”研究时期 1972 年夏洛特研究 | 第50-53页 |
4.2.3 属性议程设置时期 1976 年三地区总统选举研究 | 第53-55页 |
4.2.4 探索媒介议程的起源时期 | 第55-58页 |
4.2.5 探索议程设置过程的后果时期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议程设置的应用 超越公众事务与大众传播 | 第60-71页 |
5.1 企业 | 第61-62页 |
5.2 体育 | 第62-64页 |
5.3 教育 | 第64-65页 |
5.4 娱乐 | 第65-66页 |
5.5 宗教 | 第66-67页 |
5.6 农业 | 第67-68页 |
5.7 互联网 | 第68-70页 |
5.8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反思 阐释基本的理论概念 | 第71-76页 |
6.1 显要性(salience) | 第71-72页 |
6.2 导向需求(need for orientation) | 第72-73页 |
6.3 属性(attribute) | 第73-74页 |
6.4 框架(frame)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10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