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1-15页
    五、本文的创新点第15-17页
第一章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演变第17-27页
    第一节 慈善道德教育的调整与改造时期(1949-1956)第17-20页
        一、1949年至1956年慈善道德教育的调整与改造第17-19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调整与改造的原因分析第19-20页
    第二节 慈善道德教育的衰熄与停滞时期(1957-1994)第20-22页
        一、1957年至1994年慈善道德教育的衰熄与停滞第20-21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衰熄与停滞的原因分析第21-22页
    第三节 慈善道德教育的复兴与发展时期(1994以来)第22-27页
        一、1994年来慈善道德教育的复兴与发展第22-24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复兴与发展的原因分析第24-27页
第二章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27-43页
    第一节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取得的成绩第27-30页
        一、转变了公民的慈善观念第27-28页
        二、提升了公民的慈善参与热情第28页
        三、培养着慈善事业潜在参与主体第28-29页
        四、唤醒全社会的慈善关注意识第29-30页
        五、影响着企业慈善意识的转变第30页
    第二节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0-43页
        一、慈善道德教育的教育水平依然薄弱第30-34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不足第34-36页
        三、政府方面对慈善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第36-37页
        四、慈善道德教育环境没有完全形成第37-43页
第三章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55页
    第一节 传统慈善道德观念的影响第43-45页
        一、封建宗法观念中的“自利”因素的影响第43-44页
        二、儒家“仁政”思想中“大政府、小社会”的影响第44-45页
        三、传统财富观念中“守财”思想带来的影响第45页
    第二节 政府对慈善道德教育缺乏规划第45-50页
        一、政府大包大揽的慈善发展模式挫伤了慈善道德教育的积极性第45-47页
        二、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模式,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教育主体作用第47-50页
    第三节 家庭、学校、社区和企业在慈善道德教育问题上的差异分析第50-55页
        一、家庭慈善道德教育受家庭教育重心偏移的影响第50-51页
        二、学校慈善道德教育受到升学、就业竞争机制的局限第51-52页
        三、社区慈善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明第52-53页
        四、企业慈善道德教育受到了企业经营环境困境等的影响第53-55页
第四章 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第55-69页
    第一节 建立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目标第55-57页
        一、慈善道德教育宏观目标第55-56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微观目标第56-57页
    第二节 制定慈善道德教育的原则第57-59页
        一、慈善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原则第57页
        二、慈善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原则第57-58页
        三、慈善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原则第58-59页
        四、慈善道德教育的阶段性原则第59页
    第三节 从多层次构建慈善道德教育的体系第59-69页
        一、从总体层面上促进慈善道德教育的发展第59-61页
        二、从总体层面上制定慈善道德教育的标准第61-62页
        三、从政府层面上寻求更加积极有效手段对慈善道德教育进行引导第62-63页
        四、从环境层面上寻求具体途径措施第63-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个人简历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部字及“牛”参构文化词语研究
下一篇:道德价值观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