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6种冬青科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苦丁茶的种类及分布第11-12页
    1.2 冬青科苦丁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第12-19页
        1.2.1 冬青科苦丁茶主要化学成分第12-16页
            1.2.1.1 黄酮类第13-14页
            1.2.1.2 多酚类第14-15页
            1.2.1.3 三萜皂苷类第15页
            1.2.1.4 多糖第15页
            1.2.1.5 其他第15-16页
        1.2.2 药理活性第16-18页
            1.2.2.1 降血糖血脂血压第16-17页
            1.2.2.2 抗菌消炎第17页
            1.2.2.3 抗癌第17-18页
            1.2.2.4 其他药用功效或保健作用第18页
        1.2.3 开发利用前景第18-19页
    1.3 苦丁茶抗氧化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抗氧化原理第19页
        1.3.2 抗氧化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苦丁茶抗氧化研究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2 6种冬青科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22-27页
    2.1 前言第22-23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3页
        2.2.1 仪器第23页
        2.2.2 试剂第23页
    2.3 方法与步骤第23-24页
        2.2.1 实验材料第23页
        2.3.2 试剂的配制第23页
        2.3.3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Erel,2004)第23-24页
        2.3.4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Blois,1958)第24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2.5 讨论第26-27页
    2.6 小结第27页
3 苦丁茶冬青植株6个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7-32页
    3.1 前言第27-28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28页
        3.2.1 仪器第28页
        3.2.2 试剂第28页
    3.3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3.3.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方法第28页
        3.3.2 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3.4.1 苦丁茶冬青植株6个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第29-31页
    3.5 讨论第31-32页
    3.6 小结第32页
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测定苦丁茶冬青的功能成分第32-39页
    4.1 前言第32-33页
    4.2 仪器与试剂第33页
        4.2.1 仪器第33页
        4.2.2 试剂第33页
    4.3 样品与方法第33-37页
        4.3.1 高相液相色谱第33-35页
            4.3.1.1 样液制备第33页
            4.3.1.2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33-34页
            4.3.1.3 色谱条件第34-35页
        4.3.2 核磁共振第35-37页
            4.3.2.1 样液的制备第35页
            4.3.2.2 实验条件第35页
            4.3.2.3 核磁共振结果第35-3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4.5 讨论第38-39页
    4.6 小结第39页
5 苦丁茶冬青作为肉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初步研究第39-47页
    5.1 前言第39-40页
    5.2 仪器与试剂第40页
        5.2.1 仪器第40页
        5.2.2 试剂第40页
    5.3 样品与方法第40-42页
        5.3.1 苦丁茶冬青纳米级粉体及水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第40-41页
            A.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第40-41页
            B.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1页
        5.3.2 经苦丁茶处理后肉脂肪氧化抑制效果测定第41-42页
            5.3.2.1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第41页
            5.3.2.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1页
            5.3.2.3 TBA(Thiobarbituric Acid,硫代巴比妥酸法)分析(Jo,2002)第41页
            5.3.2.4 肉样的简单感官评价第41-4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5.4.1 苦丁茶冬青纳米级粉体和水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第42-43页
        5.4.2 苦丁茶冬青样品对猪肉脂肪氧化的抑制效果第43-46页
            5.4.2.1 同一时段不同浓度苦丁茶冬青添加剂的处理效果第43-44页
            5.4.2.2 同一浓度苦丁茶冬青添加剂在不同贮存期处理效果第44-45页
            5.4.2.3 对肉样的简单感官评价结果第45-46页
    5.5 讨论第46-47页
    5.6 小结第47页
6 ~(60)Coγ-射线辐照对苦丁茶冬青功能叶样品抗氧化活性和样液颜色的影响第47-65页
    6.1 前言第47-48页
    6.2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6.2.1 仪器第48页
        6.2.2 试剂第48页
    6.3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6.3.1 试剂的配制第48页
        6.3.2 样品制备第48-49页
            6.3.2.1 用苦丁茶冬青功能叶制备液体样品第48-49页
            6.3.2.2 用苦丁茶冬青功能叶的水溶性提取物(粉体)、醇溶性提取物(粉体)、和纳米级超细粉体制备经过60Co-γ射线辐照的样液第49页
        6.3.3 样品的辐照处理条件与处理方式第49页
        6.3.4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第49页
        6.3.5 ABTS·~+自由基清除能性第49-50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50-63页
        6.4.1 苦丁茶冬青浸提液经~(60)Co-γ照射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0-52页
        6.4.2 不同溶剂的苦丁茶冬青浸提物样液经~(60)Co-γ照射前后的颜色变化第52-55页
            6.4.2.1 不同溶剂的苦丁茶冬青浸提物样液在辐照前和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的颜色变化第52-53页
            6.4.2.2 在同样的辐照剂量下,苦丁茶冬青功能叶之不同溶剂浸提物样液在辐照处理前后的颜色变化第53-54页
            6.4.2.3 不同溶剂浸提物样液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经3个月储存之后的颜色变化第54-55页
        6.4.3 ~(60)Co-γ射线辐照对苦丁茶冬青功能叶不同供试粉体之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5-62页
            6.4.3.1 水提物粉体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其样液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第55-57页
            6.4.3.2 65%乙醇提取物粉体经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其样液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第57-59页
            6.4.3.3 纳米级超细粉体经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其样液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第59-62页
        6.4.4 3种不同供试粉体,经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之后,在未用任何溶剂溶解的之前,其颜色变化情况第62-63页
    6.5 讨论第63-64页
    6.6 结论第64-65页
7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对哥德恩蚜小蜂发育、繁殖及寄生效能的影响
下一篇:超高压处理椰肉原浆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