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2章 导视标识的现状与发展 | 第12-18页 |
2.1 关于标识与导视设计 | 第12-15页 |
2.1.1 导视设计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 第12-13页 |
2.1.2 导视标识基本概念与功能 | 第13-14页 |
2.1.3 导视标识的内容结构 | 第14-15页 |
2.2 导视标识的现实状况分析 | 第15-17页 |
2.2.1 标识的识别混乱与缺失 | 第15-16页 |
2.2.2 标识发展的转变与需求 | 第16-17页 |
2.2.3 人与环境因素的考量 | 第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研究 | 第18-22页 |
3.1 关于信息视觉化 | 第18-20页 |
3.1.1 信息设计定义 | 第18-19页 |
3.1.2 信息传播与用户认知 | 第19-20页 |
3.1.3 信息视觉化的设计现象 | 第20页 |
3.2 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表现与研究价值 | 第20-21页 |
3.2.1 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表现 | 第20页 |
3.2.2 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4章 导视标识的视觉流程研究 | 第22-27页 |
4.1 关于视觉与视觉流程 | 第22-23页 |
4.1.1 视觉原理与视觉设计 | 第22-23页 |
4.1.2 接收信息的视觉流程 | 第23页 |
4.2 导视标识的视觉流程程序 | 第23-25页 |
4.2.1 引发本能感知的注意力 | 第23-24页 |
4.2.2 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 第24-25页 |
4.2.3 印象记忆与行为决策 | 第25页 |
4.3 合理规划导视标识的视觉流程 | 第25-26页 |
4.3.1 顺应受众的认识与逻辑 | 第25页 |
4.3.2 导视标识信息的主次关系 | 第25-2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5章 导视标识在视觉流程各环节的设计表现方法 | 第27-40页 |
5.1 静态视觉化 | 第27-37页 |
5.1.1 色彩视觉语言的魅力 | 第28-30页 |
5.1.2 图形的视觉表达 | 第30-33页 |
5.1.3 空间布局与视觉运动 | 第33-35页 |
5.1.4 材质的视觉运用 | 第35-37页 |
5.2 动态视觉化 | 第37-39页 |
5.2.1 “光与影”视觉认知 | 第38页 |
5.2.2 互动媒体的应用 | 第38-39页 |
5.2.3 无线网络下移动媒介应用 | 第3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Swanston Academic Building导视标识系统 | 第40-44页 |
6.1 标识图形的视觉强化与示意 | 第40-41页 |
6.2 “路线”导视标识 | 第41-42页 |
6.3 三维空间流畅的视觉导向体验 | 第42页 |
6.4 导视标识的视觉媒体的应用 | 第42-4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