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北京路地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3-28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第13-25页 |
(一)金代北京路地区建置沿革 | 第13-14页 |
(二)金代民族问题研究 | 第14-19页 |
(三)金代北京路地区经济问题研究 | 第19-21页 |
(四)北京路地区人口和户籍研究 | 第21-23页 |
(五)金代北京路地区官署机构及职官研究 | 第23-25页 |
二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三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6-28页 |
第一章 金代北京路地区行政建置及官署机构 | 第28-68页 |
第一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地理环境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金代以前北京路地区政区设置 | 第31-41页 |
一 辽之前历代区划沿革 | 第32-36页 |
二 辽代政区设置及演变 | 第36-41页 |
第三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行政建置 | 第41-49页 |
一 临潢府路 | 第41-43页 |
二 北京路 | 第43-49页 |
第四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官署机构与职官 | 第49-68页 |
一 路级官署机构与职官 | 第49-51页 |
二 府州县级官署机构与职官 | 第51-52页 |
三 部族机构与职官 | 第52-54页 |
四 金代北京路主要任职官员 | 第54-68页 |
第二章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民族 | 第68-87页 |
第一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游牧民族分布格局的演变 | 第68-72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契丹族分布区域变迁 | 第68-71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奚族分布区域变迁 | 第71-72页 |
第二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耕民族分布格局的演变 | 第72-76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汉人分布区域变迁 | 第72-73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女真人分布区域变迁 | 第73-76页 |
第三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民族政策 | 第76-87页 |
一 统治北京路地区契丹、奚的政策 | 第76-82页 |
二 统治北京路地区女真人的政策 | 第82-87页 |
第三章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经济 | 第87-111页 |
第一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州县农耕区经济 | 第87-94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耕区农业生产 | 第87-89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耕区农作物及农业耕作方式 | 第89-91页 |
三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耕区手工业生产 | 第91-94页 |
第二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部族游牧区经济 | 第94-97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游牧区畜牧业经济 | 第94-95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游牧区农业经济 | 第95-96页 |
三 金代北京路地区游牧区盐业经济 | 第96-97页 |
第三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 | 第97-102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人口容量与粮食需求量 | 第97-99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农业开发规模 | 第99-101页 |
三 北京路地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101-102页 |
第四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税收与货币 | 第102-111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赋税类别 | 第102-108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镇及货币经济 | 第108-111页 |
第四章 金代北京路地区军事防御 | 第111-135页 |
第一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军事机构 | 第111-115页 |
一 东北路招讨司 | 第111-114页 |
二 北京路的行省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金代东北路界壕考 | 第115-122页 |
一 东北路界壕的辨析 | 第115-117页 |
二 东北路界壕的沿革 | 第117-120页 |
三 东北路界壕完工时间 | 第120-122页 |
第三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军事镇戍 | 第122-128页 |
一 乣军的军事镇戍 | 第122-124页 |
二 猛安谋克的军事镇戍 | 第124-125页 |
三 北京路地区驻军的薪饷 | 第125-128页 |
第四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战争 | 第128-135页 |
一 北京路地区契丹、奚人大起义 | 第128-131页 |
二 北京路地区对蒙古诸部的战事 | 第131-135页 |
第五章 金代北京路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 | 第135-153页 |
第一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交通 | 第135-139页 |
一 北京大定府到上京会宁府的交通路线 | 第135-137页 |
二 北京大定府到中都大兴府的交通路线 | 第137-138页 |
三 北京大定府到东京辽阳府的交通路线 | 第138页 |
四 临潢、泰州至蒙古诸部的交通路线 | 第138-139页 |
第二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与金境内其他地区的互动 | 第139-146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与金境内其他区域的双向移民 | 第139-141页 |
二 通过辽西傍海道与金境内其他区域的互动 | 第141-143页 |
三 金代北京路地区与金界壕内外的互动 | 第143-146页 |
第三节 金代北京路地区华夷同风的区域文化 | 第146-153页 |
一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文化教育 | 第147页 |
二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文人 | 第147-149页 |
三 金代北京路地区的宗教民俗 | 第149-153页 |
结语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8页 |
个人简历 | 第178-179页 |
后记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