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军队奖励工作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经验 | 第18-25页 |
2.1 军队奖励工作的历史发展 | 第18-21页 |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军的奖励工作 | 第18-19页 |
2.1.2 抗美援朝中人民志愿军的奖励工作 | 第19页 |
2.1.3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军的奖励工作 | 第19-20页 |
2.1.4 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我军的奖励工作 | 第20-21页 |
2.1.5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我军的奖励工作 | 第21页 |
2.2 军队奖励工作的基本经验 | 第21-25页 |
2.2.1 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 | 第22页 |
2.2.2 紧紧围绕部队中心任务 | 第22-23页 |
2.2.3 认真扎实贯彻群众路线 | 第23页 |
2.2.4 积极探索丰富奖励载体 | 第23-24页 |
2.2.5 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军现行的主要奖励制度法规及其作用 | 第25-34页 |
3.1 我军现行的主要奖励制度法规 | 第25-29页 |
3.1.1 军队颁发的制度法规 | 第25-27页 |
3.1.2 军队执行的国家有关奖励政策 | 第27-29页 |
3.2 我军现行的主要奖励制度法规的作用 | 第29-34页 |
3.2.1 鼓励先进 | 第29-30页 |
3.2.2 价值引导 | 第30页 |
3.2.3 教育管理 | 第30-31页 |
3.2.4 提升战斗力 | 第31-32页 |
3.2.5 塑造军队形象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当前我军奖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4-46页 |
4.1 奖励制度对兼顾军内公平、突出战斗力生成的中心地位凸显不够 | 第34-36页 |
4.1.1 现行制度对“三类部队”的无私奉献凸显不够 | 第35页 |
4.1.2 现行制度对高精尖端人才的作用彰显不够 | 第35页 |
4.1.3 现行制度对新招入伍官兵的成长成才关注不够 | 第35-36页 |
4.2 奖励标准过于笼统定性化,缺乏精确数字定量化 | 第36-39页 |
4.2.1 现行的标准笼统,弹性较大 | 第37-38页 |
4.2.2 缺乏各军兵种各种性质任务的评奖标准 | 第38-39页 |
4.3 精神奖励项目单一,物质奖励力度较小,吸引力不强 | 第39-42页 |
4.3.1 军兵种多个、任务多样,但奖项偏少 | 第40页 |
4.3.2 集体奖励与个人发展脱节,缺乏吸引力 | 第40-41页 |
4.3.3 奖励的物质激励力度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41-42页 |
4.4 评奖过程官兵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公平公正公开 | 第42-43页 |
4.4.1 授奖观念受官本位思想禁锢,缺乏信服力 | 第42-43页 |
4.4.2 授奖官兵参与评奖的途径受限,难以充分发扬民主 | 第43页 |
4.5 奖励实施的时机“滞后”,缺乏及时性 | 第43-44页 |
4.6 奖励表彰的方式方法陈旧,没有与时俱进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加强军队奖励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46-65页 |
5.1 引导官兵树立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 第46-48页 |
5.1.1 始终心系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 第46-47页 |
5.1.2 始终坚持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 | 第47页 |
5.1.3 正确处理崇尚荣誉与淡泊名利的关系 | 第47-48页 |
5.2 科学调整奖励指标、比例 | 第48-51页 |
5.2.1 对“三类部队”应该重点倾斜,以拴心留人 | 第48-49页 |
5.2.2 对高精尖端人才应该重点扶持,以科技强军 | 第49-50页 |
5.2.3 对新招入伍官兵应该重点培养,以薪火相传 | 第50-51页 |
5.3 进一步建立健全奖项设置、奖励勋、略章标志体系 | 第51-57页 |
5.3.1 根据不同任务性质设立专项奖章 | 第52-53页 |
5.3.2 增加对涉军人员的奖励项目 | 第53-56页 |
5.3.3 根据服役的年限设立服役略章 | 第56-57页 |
5.4 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奖励法规 | 第57-59页 |
5.4.1 搞好顶层设计 | 第57-58页 |
5.4.2 规范奖励程序 | 第58页 |
5.4.3 突出官兵的主体地位 | 第58-59页 |
5.5 建立健全良性竞争运行机制 | 第59-62页 |
5.5.1 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 第60-61页 |
5.5.2 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 第61页 |
5.5.3 创新竞争申诉、监督机制 | 第61-62页 |
5.6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宣功学功形式 | 第62-65页 |
5.6.1 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对典型的宣传效果 | 第62-63页 |
5.6.2 创新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奖励方式方法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73页 |
附录A 加强军队奖励工作针对性有效性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 第73-77页 |
附录B 加强军队奖励工作针对性有效性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分析统计表 | 第77-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