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含酚废水酚分离回收用PP膜基支撑液膜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1.1 前言第9页
    1.2 煤气化废水的来源与危害第9-10页
        1.2.1 煤气化废水的来源第9页
        1.2.2 煤气化废水的特点与危害第9-10页
    1.3 煤气化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0-17页
        1.3.1 预处理第10-14页
        1.3.2 生化处理第14-16页
        1.3.3 深度处理第16-17页
    1.4 支撑液膜概述第17-22页
        1.4.1 支撑液膜技术的分类和特点第17-18页
        1.4.2 支撑液膜技术的应用第18-19页
        1.4.3 支撑液膜不稳定性研究第19-22页
    1.5 课题来源与主要内容第22-24页
        1.5.1 课题来源第22页
        1.5.2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页
        1.5.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33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4-26页
    2.2 实验中使用的膜材料第26-28页
        2.2.1 小试实验用的原始膜第26-27页
        2.2.2 中试实验用的原始膜第27-28页
    2.3 实验水质分析第28-29页
    2.4 实验步骤与分析方法第29-33页
        2.4.1 实验步骤第29-31页
        2.4.2 分析方法第31-33页
第3章 支撑液膜萃取体系优化研究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液膜相的选择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33-38页
        3.2.1 稀释剂的选择第33-35页
        3.2.2 混合萃取剂对除酚率的影响第35-38页
    3.3 传质方式的选择第38-40页
        3.3.1 两相流向的选择第39页
        3.3.2 两相通道的选择第39-40页
    3.4 相比的选择第40-42页
        3.4.1 料液相中水油相比的选择第41页
        3.4.2 反萃取相中相比的选择第41-42页
    3.5 进水压力的选择第42-43页
    3.6 搅拌速率的选择第43-44页
    3.7 反萃取相温度的选择第44-45页
    3.8 支撑液膜体系稳定性研究第45-47页
        3.8.1 处理 15L废水液膜体系平衡时间的确定第45-46页
        3.8.2 处理 15L废水液膜体系稳定性分析第46-47页
    3.9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液膜支撑体疏水改性及液膜稳定性研究第49-67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中空纤维改性膜表征第50-55页
        4.2.1 SEM和EDS表征第50-52页
        4.2.2 红外表征第52-53页
        4.2.3 接触角测试第53-54页
        4.2.4 机械强度测试第54-55页
    4.3 聚丙烯膜改性条件的确定第55-61页
        4.3.1 涂覆液中FAS-C8浓度的确定第55-56页
        4.3.2 涂覆液中疏水SiO2用量的确定第56-58页
        4.3.3 涂覆时间的确定第58-59页
        4.3.4 改性后支撑液膜萃取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第59-61页
    4.4 支撑液膜在中试条件下稳定性测试第61-64页
        4.4.1 中试条件下支撑液膜体系平衡时间的确定第61-62页
        4.4.2 中试条件下支撑液膜体系稳定时间的确定第62-63页
        4.4.3 长期运行实验稳定性分析第63-64页
    4.5 效益分析第64-65页
        4.5.1 经济效益分析第64-65页
        4.5.2 社会与环境效益分析第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辅助泡沫铜/H2O2体系处理印染废水效能研究
下一篇:耐铜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强化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