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普通降水论文--降水引起的灾害论文

区域洪涝灾害承灾极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第16-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创新之处第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20页
2 理论和方法第20-26页
    2.1 区域洪涝灾害承灾极限理论第20-22页
    2.2 指标变量的计算第22-26页
        2.2.1 安全水量极限S_(max)的计算第22-23页
        2.2.2 最大损失水量L_(max)的计算第23-26页
3 实证研究第26-47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6-28页
        3.1.1 地理概况第26-27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7页
        3.1.3 洪水防洪概况第27-28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8-36页
        3.2.1 数据来源第28-29页
        3.2.3 数据处理第29-36页
    3.3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承灾极限计算第36-41页
        3.3.1 安全水量的计算第36-37页
        3.3.2 最大损失水量极限计算第37-39页
        3.3.3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承灾极限的计算第39-41页
    3.4 “2010·7”洪涝灾害及其损失评估第41-44页
        3.4.1 致灾因素分析第41-42页
        3.4.2 灾情评估第42-44页
    3.5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第44-47页
        3.5.1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第44-45页
        3.5.2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第45-46页
        3.5.3 加强体制改革第46-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4.1 研究结果的讨论第47页
    4.2 研究理论、模型和方法讨论第47-50页
5 结论和展望第50-52页
    5.1 主要结论第50页
    5.2 不足之处第50-51页
    5.3 有待完善的工作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个人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负荷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大型光伏电站静态电压稳定性及无功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