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地铁经济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地铁经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地铁经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第二章 地铁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 地铁经济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2 地铁交通的效益构成 | 第15-16页 |
2.2.1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经济效益 | 第16页 |
2.2.2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社会效益 | 第16页 |
2.2.3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交通效益 | 第16页 |
2.3 地铁经济的所属特性 | 第16-17页 |
2.3.1 地铁经济效益的复合性 | 第16-17页 |
2.3.2 地铁经济时间的延续性 | 第17页 |
2.3.3 地铁经济功能的扩散性 | 第17页 |
2.3.4 地铁经济度量的多样性 | 第17页 |
第三章 兰州城市发展总体分析 | 第17-30页 |
3.1 兰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17-20页 |
3.1.1 兰州市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建设与发展 | 第17-18页 |
3.1.2 兰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 | 第18-20页 |
3.2 兰州城市圈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 | 第20-21页 |
3.3 兰州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3.1 城市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3.3.2 兰州城市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22-25页 |
3.3.3 兰州城市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25-28页 |
3.3.4 兰州城市发展的机遇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构建兰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 第30-34页 |
4.1 增强城市发展思路,规划城市区域协调发展 | 第30-31页 |
4.1.1 增强兰州城市发展的紧迫意识 | 第30页 |
4.1.2 明确兰州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30-31页 |
4.1.3 编制兰州城市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 | 第31页 |
4.2 实行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区域中心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 第31-32页 |
4.2.1 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进城市整体发展 | 第31页 |
4.2.2 积极发挥政府行政职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 第31-32页 |
4.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 第32页 |
4.3.1 交通基础设施的构建,是城市实践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第32页 |
4.3.2 建设城市景观工程,树立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新形象 | 第32页 |
4.4 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集约内涵发展方式 | 第32-33页 |
4.5 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创造优良竞争环境 | 第33-34页 |
4.6 加强毗邻地域互利合作,共建多赢区域协同发展的中心城市 | 第34页 |
第五章 构建地铁经济背景下兰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 第34-45页 |
5.1 地铁经济对兰州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路径 | 第34-38页 |
5.1.1 城市地域空间拓展 | 第34-36页 |
5.1.2 城市交通空间拓展 | 第36-38页 |
5.2 地铁经济对兰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路径 | 第38-41页 |
5.2.1 西部物流商贸中心 | 第38-39页 |
5.2.2 西部金融中心 | 第39页 |
5.2.3 高原旅游集散中心 | 第39-40页 |
5.2.4 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 第40页 |
5.2.5 兰州体育景观与休闲中心 | 第40-41页 |
5.3 地铁经济对兰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壮大路径 | 第41-43页 |
5.3.1 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构建和谐城市 | 第41-42页 |
5.3.2 以优化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工业化进程 | 第42页 |
5.3.3 建立创新型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 第42-43页 |
5.3.4 建立城市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新机制 | 第43页 |
5.4 地铁经济对兰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形象营造路径 | 第43-45页 |
5.4.1 依托地铁经济优化交通环境 | 第43页 |
5.4.2 依托地铁经济彰显城市文化 | 第43-44页 |
5.4.3 依托地铁经济构建城市品牌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