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 第10-12页 |
1、研究缘起 | 第10页 |
2、问题意识 | 第10页 |
3、调查经历 | 第10-11页 |
4、研究方法 | 第11页 |
5、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1、农村敬老院 | 第12页 |
2、生活史研究 | 第12-13页 |
(三) 背景介绍 | 第13-18页 |
1、政策背景 | 第13-14页 |
2、地方实际 | 第14页 |
3、赖村镇敬老院概况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因残入院 | 第18-23页 |
(一) 生活艰苦,外出闯荡 | 第18-20页 |
1、母亲早逝,父亲拐脚 | 第18页 |
2、生活艰苦,河里烧鱼 | 第18-19页 |
3、外出闯荡,包山伐木 | 第19-20页 |
(二) 炼油致残,双目失明 | 第20-21页 |
1、昆明学炼油 | 第20页 |
2、回收废旧轮胎、旧鞋底 | 第20页 |
3、废气中毒,双眼失明 | 第20-21页 |
(三) 几经周折,入住敬老院 | 第21-22页 |
1、回老家度余生 | 第21页 |
2、户口不知去向 | 第21页 |
3、入住敬老院 | 第21-22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院内生活 | 第23-31页 |
(一) 基本保障:“虽然看不见,但吃得饱穿得暖” | 第23-27页 |
1、住房 | 第23-24页 |
2、伙食 | 第24-26页 |
3、医疗 | 第26-27页 |
(二) 日用消费:“每月15元让我生活得很艰苦” | 第27-28页 |
1、15元零花钱 | 第27页 |
2、入不敷出 | 第27-28页 |
3、主要靠朋友接济 | 第28页 |
(三) 休闲方式:“房间有电视、聊天晒太阳” | 第28-30页 |
1、把电视当收音机听 | 第28-29页 |
2、听戏机 | 第29页 |
3、聊天晒太阳 | 第29-30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院内劳作 | 第31-38页 |
(一) 集体劳动:“‘工分’制不适合我们残疾人” | 第31-34页 |
1、院办经济 | 第31-32页 |
2、工分制 | 第32-34页 |
3、“工分制”不适合我们残疾人 | 第34页 |
(二) 分地到人:“我们种菜,敬老院统一收购,听着不错” | 第34-36页 |
1、分地的争论 | 第34-35页 |
2、集体劳动矛盾多 | 第35页 |
3、“分地到人”计划失败 | 第35-36页 |
(三) 赚零花钱:“我也要摘花生” | 第36-37页 |
1、3亩花生地 | 第36页 |
2、摘花生是个技术活 | 第36页 |
3、赚了半个月烟钱 | 第36-37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社交与处境 | 第38-44页 |
(一) 抱不公:替“涂老”追回烈属款 | 第38-39页 |
1、红军烈属 | 第38页 |
2、敬老院生涯 | 第38页 |
3、追回烈属补贴 | 第38-39页 |
(二) 闹矛盾:卫生评比引发的冲突 | 第39-41页 |
1、“卫生评比就是一阵风” | 第39-40页 |
2、被扔掉的腐乳罐子 | 第40-41页 |
3、与院长结下矛盾 | 第41页 |
(三) 叹不幸:“生活搞得这么差,还装什么防盗窗” | 第41-43页 |
1、新办公室安装多重防盗设施 | 第41页 |
2、老人不满,矛盾激化 | 第41-42页 |
3、地位被孤立 | 第42-43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一) 艾地长老人不愿意住敬老院的原因 | 第44页 |
(二) 赖村镇敬老院的“得”与“失” | 第44-45页 |
(三) 对农村敬老院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反思 | 第45-46页 |
(四)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