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太阳能电池简介及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目前的研究手段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5-30页 |
2.1 原子发射光谱 | 第15-16页 |
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 | 第16-22页 |
2.2.1 样品引入系统 | 第17-18页 |
2.2.2 光源 | 第18-20页 |
2.2.3 分光系统 | 第20-21页 |
2.2.4 检测系统 | 第21-22页 |
2.3 定量分析手段 | 第22-24页 |
2.3.1 标准曲线法 | 第22-23页 |
2.3.2 标准加入法 | 第23-24页 |
2.4 干扰验证试验 | 第24-26页 |
2.4.1 基体干扰实验 | 第24-25页 |
2.4.2 标准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的分析 | 第25页 |
2.4.3 稀释实验 | 第25页 |
2.4.4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5-26页 |
2.5 干扰校正方法 | 第26-28页 |
2.5.1 分析谱线的选择 | 第26页 |
2.5.2 扣除空白背景 | 第26-27页 |
2.5.3 仪器校正及分析参数的选择 | 第27-28页 |
2.5.4 标准加入法 | 第28页 |
2.6 实验结果的验证 | 第28-30页 |
2.6.1 方法精密度实验 | 第28-29页 |
2.6.2 结果准确度实验 | 第29页 |
2.6.3 对照实验(加标回收实验) | 第29-30页 |
第三章 ICP-OES对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Cu、Ga、In、Se的测量 | 第30-46页 |
3.1 样品处理 | 第30-31页 |
3.1.1 酸体系的选择 | 第30-31页 |
3.1.2 酸用量的选择 | 第31页 |
3.2 工作参数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 分析线的选择 | 第32-33页 |
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6页 |
3.4.1 标准工作曲线 | 第34页 |
3.4.2 标准加入曲线 | 第34-36页 |
3.5 检出限(c_L) | 第36-37页 |
3.6 稀释实验 | 第37页 |
3.7 基体干扰实验 | 第37-38页 |
3.8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8-42页 |
3.8.1 空白加标回收实验 | 第38-39页 |
3.8.2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 第39-42页 |
3.9 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 第42-46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