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 1.2 论文选题的方向定位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第19-22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1.4.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1.5 论文已完成工作量 | 第22-24页 |
| 1.6 论文所用数据类型、尺度、质量评述 | 第24-25页 |
| 1.7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25-26页 |
| 1.8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2章 地质空间数字特征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27-39页 |
| 2.1 地质空间数字特征研究的学科属性 | 第27-29页 |
| 2.2 数字地质科学的核心问题 | 第29-31页 |
| 2.3 地质体数字特征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 2.4 地质体自相关与互相关问题 | 第34-35页 |
| 2.5 地质空间数字频谱由来及研究现状 | 第35-37页 |
| 2.6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地质空间分布与变异性 | 第39-49页 |
| 3.1 地质空间的广义与狭义定义 | 第39-40页 |
| 3.2 地质空间的基本特性 | 第40-41页 |
| 3.3 地质体混成性堆积问题 | 第41-43页 |
| 3.4 地质空间分布与变异性 | 第43-44页 |
| 3.5 地质空间三相结构 | 第44-46页 |
| 3.6 地质空间异常 | 第46-48页 |
| 3.7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地质空间频谱理论 | 第49-73页 |
| 4.1 随机分析中的功率谱密度概念 | 第49-51页 |
| 4.2 空间谱密度由来 | 第51-52页 |
| 4.3 空间谱密度与变异函数模型原理 | 第52-56页 |
| 4.3.1 单体情形 | 第52-54页 |
| 4.3.2 多体交互情形 | 第54-55页 |
| 4.3.3 多体叠加情形 | 第55-56页 |
| 4.4 空间频谱及变异函数模型的地学含义 | 第56-57页 |
| 4.5 地质体频谱及变异函数数值计算 | 第57-71页 |
| 4.5.1 一维情形 | 第57-63页 |
| 4.5.2 二维情形 | 第63-71页 |
| 4.6 地质体频谱合成的地学含义 | 第71-72页 |
| 4.7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基于砂岩型含铀盆地钻孔测井数据的空间频谱计算 | 第73-116页 |
| 5.1 区域背景 | 第73-79页 |
| 5.1.1 区域自然地理 | 第73-75页 |
| 5.1.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75-78页 |
| 5.1.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78-79页 |
| 5.1.4 水文地质特征 | 第79页 |
| 5.2 数据构成 | 第79-83页 |
| 5.3 实例计算 | 第83-91页 |
| 5.3.1 数据预处理 | 第83-85页 |
| 5.3.2 空间标度与频谱计算 | 第85-91页 |
| 5.4 结果分析 | 第91-96页 |
| 5.5 小结 | 第96-116页 |
| 第6章 基于砂岩型含铀盆地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数据的空间频谱计算 | 第116-150页 |
| 6.1 区域背景 | 第116-124页 |
| 6.1.1 区域自然地理 | 第116-117页 |
| 6.1.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17-122页 |
| 6.1.3 区域矿产 | 第122-124页 |
| 6.2 数据构成 | 第124-125页 |
| 6.3 实例计算 | 第125-134页 |
| 6.3.1 数据预处理 | 第125-131页 |
| 6.3.2 亲铀因子计算 | 第131-132页 |
| 6.3.3 空间频谱计算 | 第132-134页 |
| 6.4 结果分析 | 第134-150页 |
| 6.4.1 亲铀组合因子分析 | 第134-140页 |
| 6.4.2 频谱计算结果分析 | 第140-150页 |
| 第7章 数字频谱分析在砂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中的作用与意义 | 第150-156页 |
| 7.1 砂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的地质背景 | 第150-151页 |
| 7.2 砂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的关键问题 | 第151-153页 |
| 7.3 数字频谱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 第153-155页 |
| 7.4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155-156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156-159页 |
| 8.1 研究成果 | 第156-157页 |
| 8.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57-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9-181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1-182页 |
| 致谢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