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3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基金择时能力理论分析和评价模型选择 | 第22-30页 |
2.1 择时能力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Fama业绩归因理论 | 第22页 |
2.1.2 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 基金择时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4-25页 |
2.2.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25页 |
2.2.4 Fama & French三因子理论 | 第25-26页 |
2.3 基金择时能力评价的主要模型 | 第26-30页 |
2.3.1 T-M模型 | 第26-27页 |
2.3.2 H-M模型 | 第27页 |
2.3.3 其它在T-M、H-M模型基础上改进后的模型 | 第27-30页 |
第3章 基于H-M模型的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实证分析 | 第30-42页 |
3.1 择时模型的选取 | 第30-34页 |
3.1.1 择时评价模型的选取 | 第30-31页 |
3.1.2 基于H-M模型下基金投资组合的构建 | 第31-33页 |
3.1.3 H-M模型下择时能力γ值与风险系数β的函数关系 | 第33-34页 |
3.2 样本和相关变量说明 | 第34-36页 |
3.2.1 样本的选取 | 第34页 |
3.2.2 研究期间的选取 | 第34-35页 |
3.2.3 相关变量说明 | 第35-36页 |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3.1 样本基金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36页 |
3.3.2 样本基金H-M模型的OLS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3 择时能力系数γ值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第4章 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与基金收益相关性分析 | 第42-55页 |
4.1 样本基金的收益评价指标分析 | 第42-47页 |
4.2 择时能力对基金收益的贡献 | 第47-50页 |
4.3 择时能力与基金收益的相关性检验 | 第50-51页 |
4.4 择时能力与基金规模的相关性检验 | 第51-55页 |
4.4.1 基金规模与基金收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4.4.2 基金规模对择时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第5章 实证结论与相关对策建议 | 第55-60页 |
5.1 实证结论总结 | 第55-56页 |
5.2 实证结论的相关理论解释 | 第56-57页 |
5.2.1 数据及模型影响 | 第56页 |
5.2.2 基金经理激励影响 | 第56-57页 |
5.2.3 基金经理认知影响 | 第57页 |
5.3 相关对策建议 | 第57-60页 |
5.3.1 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引入择时能力 | 第58页 |
5.3.2 择时能力与基金管理费率的设计相挂钩 | 第58页 |
5.3.3 提高基金经理职业素质,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