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态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检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汽车电控单元检测 | 第13-24页 |
2.1 汽车电控单元介绍 | 第13-14页 |
2.2 CAN总线介绍 | 第14-17页 |
2.3 CAN通信方式的优点 | 第17-18页 |
2.4 ECU的电路组成及功能 | 第18-19页 |
2.5 检测协议概述 | 第19-21页 |
2.6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2.7 ECU检测中使用组态技术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3章 组态软件与图形化代码生成器 | 第24-39页 |
3.1 组态软件的产生背景 | 第24-25页 |
3.2 组态软件的原理介绍 | 第25-26页 |
3.3 组态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3.4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总体设计说明 | 第27-28页 |
3.5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设计思想 | 第28-29页 |
3.6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系统业务功能 | 第29-30页 |
3.6.1 业务流程定义功能 | 第29-30页 |
3.6.2 远程安全算法 | 第30页 |
3.7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架构体系 | 第30-32页 |
3.8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功能设计说明 | 第32-33页 |
3.9 模板编辑器 | 第33-36页 |
3.9.1 整体功能说明 | 第33页 |
3.9.2 主界面设计 | 第33-34页 |
3.9.3 图标功能设计说明 | 第34-35页 |
3.9.4 形状功能设计说明 | 第35-36页 |
3.10 流程编辑器 | 第36-37页 |
3.10.1 整体功能说明 | 第36页 |
3.10.2 主界面设计 | 第36-37页 |
3.11 图形化代码生成器类关系说明 | 第37-39页 |
第4章 检测详细说明与分析 | 第39-57页 |
4.1 检测模块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4.2 主要检测流程 | 第40-42页 |
4.3 检测详细说明 | 第42-55页 |
4.4 检测分析 | 第55-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