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溃坝生命损失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溃坝生命损失评估中主要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敏感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溃坝洪水灾害性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21-34页 |
2.1 三维地形建模原理 | 第21-26页 |
2.1.1 地形建模方法 | 第21-22页 |
2.1.2 地形数据采集 | 第22-23页 |
2.1.3 TIN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1.4 NURBS曲面技术 | 第25-26页 |
2.2 溃口流量分析 | 第26-29页 |
2.2.1 峰顶流量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2 溃口流量过程线的确定 | 第28-29页 |
2.3 溃坝洪水演进三维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2.3.1 控制方程 | 第29-31页 |
2.3.2 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2.3.3 模型验证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风险人口暴露性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34-46页 |
3.1 风险人口暴露性评估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3.2 风险人口撤离模型 | 第35-43页 |
3.2.1 风险人口撤离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3.2.2 撤离模型参数取值 | 第36-43页 |
3.3 风险人口避难模型 | 第43-45页 |
3.3.1 风险人口避难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3.2 避难模型参数取值 | 第44页 |
3.3.3 临时避难场所安全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暴露人口易损性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46-55页 |
4.1 暴露人口死亡率预测计算方法 | 第46页 |
4.2 溃坝生命损失历史数据统计 | 第46-51页 |
4.2.1 国内已溃水库案例 | 第46-50页 |
4.2.2 国外洪水案例总结 | 第50-51页 |
4.3 暴露人口死亡率函数确定 | 第51-54页 |
4.3.1 溃决区死亡率函数确定 | 第51-52页 |
4.3.2 洪水快速增长区死亡率函数确定 | 第52-53页 |
4.3.3 浅水低流速区死亡率函数确定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溃坝生命损失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5-61页 |
5.1 拓展傅里叶幅值灵敏度检验法(EFAST法) | 第55-57页 |
5.2 全局敏感性分析参数取值 | 第57-58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第61-83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61页 |
6.2 溃坝洪水灾害性评估 | 第61-66页 |
6.2.1 研究区域三维地形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61-63页 |
6.2.2 溃口流量分析 | 第63页 |
6.2.3 溃坝洪水演进三维数值模拟 | 第63-66页 |
6.3 风险人口暴露性评估 | 第66-71页 |
6.3.1 风险人口撤离成功率评估 | 第66-70页 |
6.3.2 风险人口避难成功率评估 | 第70-71页 |
6.4 暴露人口易损性评估 | 第71-74页 |
6.5 生命损失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4-82页 |
6.5.1 参数取值 | 第74-76页 |
6.5.2 结果分析 | 第76-82页 |
6.6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3-86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