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概念,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1 不良贷款率的概念及计算 | 第21-22页 |
2.1.1 不良贷款率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不良贷款率的计算 | 第22页 |
2.2 不良贷款率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2.1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2.2 不良资产证券化 | 第22-23页 |
2.3 不良贷款率的基本研究方法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3.1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现状 | 第24-26页 |
3.2 影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2.2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基准利率水平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7页 |
3.2.4 其他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影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微观经济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3.3.1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8页 |
3.3.2 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8页 |
3.3.3 净利差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4 资产总额,贷款总额,不良贷款,存贷比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0-48页 |
4.1 建立相关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4.1.1 模型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30页 |
4.1.2 数据来源与公式表示 | 第30-31页 |
4.2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变量的趋势分析 | 第31-33页 |
4.3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OLS回归分析 | 第33-46页 |
4.3.1 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4.3.2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4.3.3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4.3.4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4.3.5 外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16 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微观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 第48-56页 |
5.1 16 家上市银行数据整理 | 第49页 |
5.2 16 家上市银行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5.3 确定主成分个数 | 第51-52页 |
5.4 计算主成分关系式 | 第52-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防范建议与管理方法 | 第56-59页 |
6.1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防范建议 | 第56-57页 |
6.1.1 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 第56页 |
6.1.2 加强贷款集中度监管,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 | 第56-57页 |
6.1.3 真正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 | 第57页 |
6.1.4 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控制 | 第57页 |
6.2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管理方法 | 第57-58页 |
6.2.1 中央银行应该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 第57页 |
6.2.2 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第57-58页 |
6.2.3 加强资产证券化的力度 | 第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1.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2.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