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氮氧化物(NO_x)概述 | 第10-11页 |
1.1.1 NO_x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0-11页 |
1.1.3 NO_x的危害 | 第11页 |
1.2 NO_x脱除技术 | 第11-14页 |
1.2.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第12页 |
1.2.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 第12-13页 |
1.2.3 吸附法 | 第13页 |
1.2.4 等离子体法 | 第13页 |
1.2.5 氧化吸收法 | 第13-14页 |
1.3 N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贵金属 | 第14页 |
1.3.2 分子筛 | 第14-15页 |
1.3.3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5-17页 |
1.3.4 碳基材料 | 第17页 |
1.4 NO催化氧化机理 | 第17-22页 |
1.4.1 NO氧化热力学 | 第17-18页 |
1.4.2 NO氧化动力学 | 第18-19页 |
1.4.3 NO氧化机理 | 第19-22页 |
1.5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2-24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5.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笫2章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试剂和标准气 | 第24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1 高密度锰铈复合氧化物(Mn-Ce-Ox)制备 | 第24-25页 |
2.2.2 低密度锰铈复合氧化物(F-Mn-Ce-Ox)制备 | 第25页 |
2.3 样品表征 | 第25-26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26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6页 |
2.3.3 N_2吸-脱附分析 | 第2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6页 |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6-28页 |
2.4.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26-27页 |
2.4.2 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Mn-Ce-Ox催化剂的特性 | 第28-38页 |
3.1 Mn-Ce(n)-Ox-T和F-Mn-Ce(n)-Ox-T制备现象 | 第28-31页 |
3.2 催化剂表征 | 第31-37页 |
3.2.1 XRD表征 | 第31-32页 |
3.2.2 SEM表征 | 第32-34页 |
3.2.3 BET表征 | 第34-35页 |
3.2.4 XPS表征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Mn-Ce-Ox用于NO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制备工艺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8-42页 |
4.1.1 Mn/Ce摩尔比对Mn-Ce-Ox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2 焙烧温度对Mn-Ce-Ox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 空速的选择 | 第42-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反应工况对催化活性影响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6-61页 |
5.1 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影响 | 第46-50页 |
5.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5.1.2 空速的影响 | 第47-48页 |
5.1.3 O_2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4 NO入口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 锰铈复合氧化物NO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第50-57页 |
5.2.1 传质对反应速率影响 | 第51-53页 |
5.2.2 NO进口浓度和O_2体积分数对反应速率影响 | 第53-55页 |
5.2.3 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 第55-57页 |
5.3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57页 |
5.4 催化剂抗硫抗水性研究 | 第57-59页 |
5.4.1 水汽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 | 第58页 |
5.4.2 SO_2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