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国内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研究 | 第8-10页 |
1.3.2 国外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研究 | 第10-11页 |
1.4 地方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概念 | 第11-12页 |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功能 | 第15-20页 |
2.1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基本类型 | 第15-16页 |
2.2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特点 | 第16-17页 |
2.3 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 | 第17-20页 |
2.3.1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内在功能 | 第17-18页 |
2.3.2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外在功能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异化问题分析 | 第20-28页 |
3.1 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异化现象 | 第20-23页 |
3.1.1“同乡情”导致社团功能异化 | 第20页 |
3.1.2“功利化”倾向导致社团功能异化 | 第20-21页 |
3.1.3“商业化”倾向导致社团功能异化 | 第21-22页 |
3.1.4“官僚化”倾向导致社团功能异化 | 第22-23页 |
3.2 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异化的成因分析 | 第23-28页 |
3.2.1 对高校大学生社团性质和功能认识不清 | 第23-25页 |
3.2.2 对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过度干预 | 第25-26页 |
3.2.3 高校大学生社团内部缺乏规制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预防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异化的建议 | 第28-33页 |
4.1 正确认清社团性质,预防社团功能异化 | 第28-29页 |
4.1.1 高校管理者应当正确认清高校大学生社团性质 | 第28页 |
4.1.2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清高校大学生社团性质 | 第28-29页 |
4.2 弱化学校对大学生社团的干预,让大学生社团自建、自管 | 第29-31页 |
4.2.1 学校各级转变观念,适当减少对大学生社团的干预 | 第29页 |
4.2.2 恢复社团自建,唤醒社团活力 | 第29页 |
4.2.3 指导教师给与社团适当的指导,减少对其干预 | 第29-30页 |
4.2.4 加大对社团资金及活动场地的支持,保障社团健康发展 | 第30-31页 |
4.3 健全社团章程为核心的社团规制 | 第31-33页 |
4.3.1 适当放宽社团的门槛,广泛吸纳社团成员 | 第31页 |
4.3.2 尝试取消社团的“行政岗位”,建立负责人制度 | 第31页 |
4.3.3 建立公开透明的社团财务制度 | 第31-32页 |
4.3.4 建立宽严相济的社团评估制度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