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1 教育场形成 | 第13-15页 |
2.2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要素 | 第15-16页 |
2.3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过程 | 第16页 |
2.4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原理 | 第16页 |
2.5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标志 | 第16页 |
2.6 总结与反思 | 第16-17页 |
3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理论探析 | 第17-33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3.1.1 数学文化教育场 | 第18-20页 |
3.1.2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 | 第20页 |
3.1.3 平衡的内涵 | 第20-24页 |
3.2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理论研究 | 第24-33页 |
3.2.1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要素 | 第24-25页 |
3.2.2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过程 | 第25-28页 |
3.2.3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原理 | 第28-31页 |
3.2.4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标志 | 第31-33页 |
4 探索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途径 | 第33-61页 |
4.1 对一道开放题的调查与思考 | 第33-36页 |
4.2 基于“课堂观察”的探索 | 第36-46页 |
4.2.1 课“亮” | 第37-43页 |
4.2.2 师“兴” | 第43-45页 |
4.2.3 生“疑” | 第45-46页 |
4.2.4 境“染” | 第46页 |
4.3 基于“数学作文”的探索 | 第46-54页 |
4.3.1 认知场的形成 | 第47-50页 |
4.3.2 权力场的形成 | 第50-51页 |
4.3.3 情感场的形成 | 第51-53页 |
4.3.4 环境感知场的形成 | 第53-54页 |
4.4 各阶段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特点 | 第54-61页 |
4.4.1 小学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特点 | 第54-58页 |
4.4.2 初中数学文化教育场的形成特点 | 第58-59页 |
4.4.3 大学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特点 | 第59页 |
4.4.4 讨论 | 第59-61页 |
5 案例分析与总结反思 | 第61-67页 |
5.1 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案例分析 | 第61-66页 |
5.2 反思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经历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