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采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 第12-13页 |
1.2.2 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外包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基于业务外包的第三方物流定义 | 第17页 |
2.1.2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外包原因 | 第17-18页 |
2.1.3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外包特点 | 第18-19页 |
2.2 循环取货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循环取货理论介绍 | 第19页 |
2.2.2 循环取货模式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循环取货优点 | 第20-21页 |
2.3 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1 汽车零部件物流定义 | 第21页 |
2.3.2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 | 第21-22页 |
2.3.3 汽车零部件回收物流 | 第22页 |
2.3.4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业务特点 | 第22-23页 |
2.4 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 第23-25页 |
2.4.1 经典车辆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 第23页 |
2.4.2 带时间窗限制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 第23-25页 |
2.4.3 同时取送货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汽车零部件采购/回收物流基本模式与理论模型分析 | 第27-39页 |
3.1 零部件采购物流基本模式 | 第27-30页 |
3.1.1 国外零部件采购物流基本模式 | 第27-28页 |
3.1.2 国内零部件采购物流基本模式 | 第28-29页 |
3.1.3 零部件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2 零部件采购物流路径优化模型 | 第30-34页 |
3.2.1 问题分析 | 第30页 |
3.2.2 时间窗 | 第30-33页 |
3.2.3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3 零部件次品回收物流基本模式 | 第34-35页 |
3.3.1 独立回收物流网络构建 | 第34-35页 |
3.3.2 供应/回收集成物流网络构建 | 第35页 |
3.3.3 零部件次品回收物流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4 零部件回收物流路径优化模型 | 第35-37页 |
3.4.1 问题分析 | 第35页 |
3.4.2 问题描述 | 第35-36页 |
3.4.3 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汽车零部件双向物流路径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设计 | 第39-48页 |
4.1 汽车零部件双向物流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 第39-43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39页 |
4.1.2 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4.1.3 惩罚函数 | 第40页 |
4.1.4 参变量定义 | 第40-41页 |
4.1.5 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4.2 算法设计 | 第43-47页 |
4.2.1 物流路径优化问题求解的常用算法 | 第43页 |
4.2.2 混合遗传禁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43-44页 |
4.2.3 混合遗传禁忌模拟退火算法的主要步骤 | 第44页 |
4.2.4 混合遗传禁忌模拟退火算法的设计 | 第44-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仿真分析 | 第48-53页 |
5.1 仿真数据及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5.1.1 仿真数据 | 第48页 |
5.1.2 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5.2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5.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5.3.1 不同优化算法仿真对比 | 第51-52页 |
5.3.2 单向物流与双向物流模式的对比 | 第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总结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