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0-1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11-14页 |
(一)选定研究题目 | 第11页 |
(二)准备开题报告 | 第11-12页 |
(三)构建论文框架 | 第12页 |
(四)编制调查问卷 | 第12-13页 |
(五)撰写研究论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一、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基本问题研究的概述 | 第14-19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特点 | 第15页 |
(三)课程实施中的误区 | 第15-16页 |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的策略 | 第16页 |
(五)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意义 | 第16-17页 |
(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课程的结合 | 第17-18页 |
(七)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二、实践探索 | 第19-25页 |
(一)国内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 | 第19-21页 |
(二)国外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 | 第21-23页 |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58页 |
一、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认识 | 第25-30页 |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理念的了解程度 | 第26页 |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性质的认知程度 | 第26-27页 |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价值的认可程度 | 第27-28页 |
(四)课程开设有无必要 | 第28页 |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状况的关注 | 第28-29页 |
(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前景的预测 | 第29-30页 |
二、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 第30-37页 |
(一)主题的来源与确定 | 第30-32页 |
(二)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 第32-37页 |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7-47页 |
(一)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 第38-40页 |
(二)校内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资源的使用情况 | 第40-41页 |
(三)校外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资源的利用情况 | 第41-42页 |
(四)家长的支持 | 第42-44页 |
(五)社区的支持 | 第44-47页 |
四、课程管理 | 第47-53页 |
(一)对活动的管理 | 第47-48页 |
(二)课程开设概况 | 第48-50页 |
(三)师资配备与培训 | 第50-53页 |
五、课程实施效果及存在的困难 | 第53-57页 |
(一)课程实施的效果 | 第53-55页 |
(二)课程实施存在的困难 | 第55-57页 |
六、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期望 | 第57-58页 |
(一)学校的期望 | 第57页 |
(二)学生的期望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58-64页 |
一、苏州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中的问题 | 第58-61页 |
二、对完善苏州市义务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几点建议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95页 |
后记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