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基含银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伤口敷料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 静电纺丝技术 | 第15-18页 |
1.3.1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2 静电纺丝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 | 第18-19页 |
1.5 壳聚糖生物支架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纳米银溶液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2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3 纳米银溶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 纳米银溶液的表征 | 第24-25页 |
2.3.1 纳米银溶液颜色的变化 | 第24-25页 |
2.3.2 纳米银溶液吸光度表征 | 第25页 |
2.3.3 纳米银粒子直径大小及分布 | 第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2.4.1 纳米银溶液颜色的变化 | 第25-29页 |
2.4.2 纳米银溶液吸光度表征 | 第29-32页 |
2.4.3 纳米银粒子直径大小及分布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3.2.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4-35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3.2.3 纺丝溶液配制及纳米纤维膜制备 | 第35-36页 |
3.2.4 PEO分子量对纳米纤维膜的影响 | 第36页 |
3.2.5 纳米纤维膜形态表征 | 第36-37页 |
3.2.6 粘度测试 | 第37页 |
3.2.7 交联时间对纳米纤维膜的影响 | 第37页 |
3.2.8 纳米纤维膜红外分析 | 第37页 |
3.2.9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7页 |
3.2.10 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37-38页 |
3.2.11 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 | 第38页 |
3.2.12 吸水率测试 | 第38页 |
3.2.13 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测试 | 第38-39页 |
3.2.14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39页 |
3.2.15 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3.3.1 PEO分子量对纳米纤维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纳米纤维膜形态表征 | 第41-46页 |
3.3.3 粘度测试 | 第46-47页 |
3.3.4 交联时间对纳米纤维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纳米纤维膜红外分析 | 第48-50页 |
3.3.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50页 |
3.3.7 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50-51页 |
3.3.8 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 | 第51页 |
3.3.9 吸水率测试 | 第51-52页 |
3.3.10 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测试 | 第52-53页 |
3.3.11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53-55页 |
3.3.12 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纳米纤维膜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分析 | 第57-64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4.2.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57-58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8页 |
4.2.3 测试菌种的选择 | 第58-59页 |
4.2.4 琼脂平皿法测试抗菌性能 | 第59页 |
4.2.5 生物相容性实验 | 第59-60页 |
4.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细胞形态 | 第60-61页 |
4.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3.1 抑菌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页 |
4.3.2 L929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61-62页 |
4.3.3 L929细胞的增殖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实验结论 | 第64页 |
5.2 存在问题 | 第64-65页 |
5.3 应用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