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第9-15页 |
(一)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及确定标准 | 第9-11页 |
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 | 第9页 |
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标准 | 第9-11页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沿革 | 第11-15页 |
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产生 | 第11-12页 |
2.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现状 | 第15-20页 |
(一)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 第15-16页 |
1.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15页 |
2.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 第15页 |
3. 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 第15-16页 |
4. 其他法律的规定 | 第16页 |
(二)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1. 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直接起诉法院不予受理 | 第16-17页 |
2. 法律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限定过于狭窄 | 第17页 |
3. 环境行政机关单纯的行政处罚行为不具有震慑力 | 第17-18页 |
4. 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困难重重 | 第18-19页 |
5. 地方保护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处于弱势 | 第19-20页 |
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完善 | 第20-26页 |
(一) 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范围 | 第20-23页 |
1. 检察院应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重要适格原告 | 第20-21页 |
2. 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应当被赋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21-22页 |
3. 降低社会团体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22-23页 |
4. 公民应被赋予限制性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23页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实现原告权益的制度保障 | 第23-26页 |
1. 建立有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审理 | 第23-24页 |
2. 建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制度 | 第24页 |
3.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援助制度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