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产工艺论文--纺丝论文

可控多射流针盘静电纺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纳米材料简介第13-14页
    1.2 纳米纤维简介第14-17页
        1.2.1 制备纳米纤维纺丝装置及影响因素第14-16页
        1.2.2 纳米纤维膜的优点和应用范围第16-17页
    1.3 静电纺丝的发展历程第17-20页
    1.4 纳米纤维批量化生产发展历程第20-32页
        1.4.1 多针静电纺发展历程第20-24页
        1.4.2 无针静电纺发展历程第24-32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32-33页
        1.5.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1.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43页
第二章 针盘静电纺的基本原理与实验验证第43-62页
    2.1 本课题的基本原理第43-45页
        2.1.1 大自然“尖端放电”现象启发第43-44页
        2.1.2 传统单针头纺丝泰勒锥、气泡纺气泡破裂优缺点分析及启发第44-45页
    2.2 针盘静电纺的提出第45-47页
    2.3 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与“盘纺”和传统单针头纺丝相比较第47-52页
        2.3.1 与“盘纺”相比较第47-50页
        2.3.2 与传统单针头纺纺丝相比较第50-52页
    2.4 可较低电压下纺丝验证第52-54页
    2.5 可制备高质量、多种类聚合物纳米纤维验证第54-57页
    2.6 可高产量制备纳米纤维验证第57-58页
    2.7 “针盘纺”的优点总结第58-59页
    2.8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三章 可控多射流针盘静电纺参数优化第62-87页
    3.1 针盘数值模拟的一般步骤与过程第62-63页
    3.2 对针盘纺整体情况的了解第63-67页
        3.2.1 电压大小和电场强度整体分布图第63-65页
        3.2.2 不同形状接收板电场分布图第65-67页
    3.3 不同参变量数值模拟第67-77页
        3.3.1 不同数量的针的电场分布情况第67-69页
        3.3.2 不同针头长度电场分布第69-72页
        3.3.3 不同粗细的针头电场分布第72-74页
        3.3.4 不同针尖角度电场分布第74-77页
    3.4 纺丝参数对针盘电场强度大小的影响第77-80页
        3.4.1 纺丝电压对电场强度的影响第77-78页
        3.4.2 接收距离对针盘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第78-80页
    3.5 纺丝电压、接收距离、盘转速对纳米纤维形貌和产量的影响第80-84页
        3.5.1 纺丝电压对纳米纤维产量的影响第80-81页
        3.5.2 接收距离对纳米纤维产量的影响第81-82页
        3.5.3 针盘转速对纳米纤维产量的影响第82-84页
    3.6 “针盘纺”纺丝过程的提出第84-85页
    3.7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第四章 针盘纺制备褶皱表面纳米纤维的机理及应用第87-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4.1.1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88页
        4.1.2 主要实验仪器第88-89页
        4.1.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89页
        4.1.4 表征方法第89-9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0-104页
        4.2.1 超疏水PMMA纳米纤维的制备第90-96页
        4.2.2 超疏水PVDF-HFP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96-104页
    4.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第五章 针盘纺制备超亲水纳米纤维膜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108-14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2页
        5.1.1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109页
        5.1.2 主要实验仪器第109-110页
        5.1.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110-111页
        5.1.4 表征方法第111-11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12-125页
        5.2.1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制备工艺第112-113页
        5.2.2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和润湿特性第113-115页
        5.2.3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放大和断面图第115-116页
        5.2.4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红外衍射和X射线衍射图第116-117页
        5.2.5 P/CuO-nanosheet生长机理分析第117-119页
        5.2.6 不同PVDF-HFP/醋酸铜含量对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第119-120页
        5.2.7 不同PVDF-HFP/醋酸铜含量对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第120-122页
        5.2.8 不同生长液浓度对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第122-123页
        5.2.9 不同生长温度对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第123-124页
        5.2.10 不同生长时间对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第124-125页
    5.3 超亲水/超疏油纳米纤维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第125-136页
        5.3.1 超亲水/超疏油纳米纤维膜在油水分离中的优点第125-126页
        5.3.2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形貌和润湿特性第126-127页
        5.3.3 P/CuO-nanosheet水下疏油特性第127-129页
        5.3.4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机械性能第129-131页
        5.3.5 P/CuO-nanosheet纳米纤维膜在油水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第131-132页
        5.3.6 P/CuO-nanosheet膜用于乳液油水分离第132-136页
    5.4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及结论第140-141页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
下一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