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振动减速标线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振动减速标线优化设计思路 | 第19-31页 |
2.1 振动减速标线分类及设置参数 | 第19-25页 |
2.1.1 振动减速标线分类 | 第19-21页 |
2.1.2 振动减速标线主要设置参数 | 第21-25页 |
2.2 振动减速标线对驾驶员的作用机理 | 第25-27页 |
2.2.1 驾驶员对信息的处理模型 | 第25-26页 |
2.2.2 振动减速标线的减速机理 | 第26-27页 |
2.3 优化设计的思路 | 第27-30页 |
2.3.1 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27-28页 |
2.3.2 优化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车辆运动状态及驾驶员特性的实验设计 | 第31-47页 |
3.1 问卷调查 | 第31-36页 |
3.1.1 调查目的及方式 | 第31页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36-43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3.2.2 实验条件 | 第36-40页 |
3.2.3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3.2.4 实验准备 | 第40-41页 |
3.2.5 实验步骤 | 第41-43页 |
3.3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43-46页 |
3.3.1 行车记录仪数据处理 | 第43页 |
3.3.2 GPS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3.3 生理仪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3.3.4 三轴加速度仪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车辆运动状态变化特性分析 | 第47-61页 |
4.1 平均车速变化特性 | 第47-51页 |
4.1.1 平均车速统计特征 | 第47-50页 |
4.1.2 平均车速均值的显著性检验 | 第50-51页 |
4.2 加速度变化特性 | 第51-57页 |
4.2.1 减速度变化特征 | 第51-54页 |
4.2.2 加速度干扰变化特性 | 第54-57页 |
4.3 车速下降率分析 | 第57-59页 |
4.3.1 车速下降率变化特性 | 第57-59页 |
4.3.2 车速下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驾驶员行为及生理心理变化特性分析 | 第61-75页 |
5.1 加减速行为特征 | 第61-65页 |
5.1.1 加减速行为决策特征 | 第61-63页 |
5.1.2 减速行为的位置选择特征 | 第63-65页 |
5.2 驾驶员视认距离变化特性 | 第65-70页 |
5.2.1 驾驶员视认距离变化特性 | 第65-67页 |
5.2.2 驾驶员视认距离的显著性检验 | 第67-68页 |
5.2.3 驾驶员视认距离预测模型 | 第68-70页 |
5.3 驾驶员心率变化特性 | 第70-74页 |
5.3.1 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统计特性 | 第70-72页 |
5.3.2 心率增长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72页 |
5.3.3 心率增长率的预测模型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振动减速标线的优化设计 | 第75-85页 |
6.1 基于减速有效性的优化设计 | 第75-76页 |
6.2 基于视认安全性的优化设计 | 第76-80页 |
6.2.1 设置位置的优化设计 | 第76-79页 |
6.2.2 其他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79-80页 |
6.3 基于驾驶舒适性的优化设计 | 第80-82页 |
6.4 振动减速标线的优化设计成果总结 | 第82-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86-88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