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广州地铁混凝土抗碳酸水侵蚀的关键因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前言第12-14页
    1.2 研究背景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侵蚀环境的模拟和选择第14-15页
        1.3.2 侵蚀反应过程及可溶离子的迁移规律第15-16页
        1.3.3 侵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及侵蚀模型的推导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20-31页
    2.1 原材料第20-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31页
        2.2.1 试样制备第21-22页
        2.2.2 侵蚀实验第22-25页
        2.2.3 测试方法第25-31页
第三章 地铁混凝土胶凝材料组成对抗碳酸水侵蚀耐久性的影响第31-43页
    3.1 胶凝材料的颗粒分布第31-32页
    3.2 未侵蚀净浆的组成及孔结构特征第32-37页
        3.2.1 未侵蚀净浆的矿物组成第32-33页
        3.2.2 未侵蚀净浆的总钙及CH含量第33-34页
        3.2.3 压汞法(MIP)表征未侵蚀净浆的孔结构第34-37页
    3.3 水泥净浆的侵蚀劣化研究第37-42页
        3.3.1 水泥净浆的侵蚀深度第37-38页
        3.3.2 水泥净浆侵蚀深度的计算模型第38-40页
        3.3.3 水泥净浆的侵蚀收缩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地铁混凝土水胶比对抗碳酸水侵蚀耐久性的影响第43-52页
    4.1 未侵蚀净浆的组成及孔结构特征第43-45页
        4.1.1 未侵蚀净浆的矿物组成第43-44页
        4.1.2 未侵蚀净浆的总钙及CH含量第44页
        4.1.3 压汞法(MIP)表征未侵蚀净浆的孔结构第44-45页
    4.2 不同水胶比水泥净浆的侵蚀劣化研究第45-48页
        4.2.1 水泥净浆的侵蚀深度第45-46页
        4.2.2 不同水胶比水泥净浆侵蚀深度的计算模型第46-48页
    4.3 不同水胶比砂浆的侵蚀劣化研究第48-51页
        4.3.1 砂浆的孔隙率第48-49页
        4.3.2 砂浆的侵蚀深度第49-50页
        4.3.3 不同水胶比砂浆侵蚀深度的计算模型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地铁混凝土养护制度对抗碳酸水侵蚀耐久性的影响第52-62页
    5.1 未侵蚀净浆的组成及孔结构特征第52-55页
        5.1.1 未侵蚀净浆的矿物组成第52-53页
        5.1.2 未侵蚀净浆的总钙及CH含量第53页
        5.1.3 压汞法(MIP)表征未侵蚀净浆孔结构第53-54页
        5.1.4 背散射图像分析法(BSE-IA)表征未侵蚀净浆孔结构第54-55页
    5.2 水泥净浆的侵蚀劣化研究第55-58页
        5.2.1 水泥净浆的侵蚀深度第55-56页
        5.2.2 水泥净浆在侵蚀过程中钙离子的溶出第56-57页
        5.2.3 水泥净浆的侵蚀收缩第57-58页
    5.3 结果讨论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地铁某区间混凝土抗碳酸水侵蚀耐久性研究第62-70页
    6.1 砂浆的侵蚀劣化研究第62-64页
        6.1.1 砂浆的孔隙率第62-63页
        6.1.2 砂浆的抗压强度第63页
        6.1.3 砂浆的侵蚀深度第63-64页
    6.2 混凝土的侵蚀劣化研究第64-66页
        6.2.1 混凝土的孔隙率第64-65页
        6.2.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第65-66页
        6.2.3 混凝土的侵蚀深度第66页
    6.3 基于可靠度理论对地铁混凝土在碳酸水作用下服役寿命预测第66-68页
    6.4 结果讨论第68-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3页
    1.研究成果第70-71页
    2.创新点第71-72页
    3.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附件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原胶接枝共聚新型环保固沙抑尘剂的制备与研究
下一篇: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