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甲醇制烯烃(MTO)概述 | 第13-16页 |
1.1.1 MTO工艺的发展 | 第13页 |
1.1.2 MTO反应机理 | 第13-15页 |
1.1.3 MTO反应过程中积碳研究 | 第15-16页 |
1.2 SAPO-34 分子筛概述 | 第16-17页 |
1.3 多级孔分子筛 | 第17-19页 |
1.3.1 多级孔分子筛的主要合成方法 | 第18页 |
1.3.2 多级孔SAPO-34 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9页 |
2.1 实验所需原料、仪器和装置 | 第21-23页 |
2.1.1 合成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所需原料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2 表征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所用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3 评价MTO催化性能所需的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 多级孔SAPO-34 的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2.2.1 SAPO-34 的合成 | 第23页 |
2.2.2 不同种类液体酸后处理合成多级孔SAPO-34 | 第23-24页 |
2.2.3 固相酸后处理合成多级孔SAPO-34 | 第24页 |
2.3 多级孔SAPO-34 的表征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晶体结构及相对结晶度的表征 | 第24页 |
2.3.2 样品尺寸形貌观测 | 第24-25页 |
2.3.3 元素组成分析 | 第25页 |
2.3.4 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的测定 | 第25页 |
2.3.5 样品配位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2.3.6 酸性的测定 | 第26页 |
2.3.7 样品失重及积碳物种种类分析 | 第26页 |
2.4 甲醇制烯烃(MTO)催化性能评价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不同种类液体酸后处理制备多级孔SAPO-34 | 第29-43页 |
3.1 原粉SAPO-34 的合成及后处理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3.1.1 原粉SAPO-34 的合成 | 第29-30页 |
3.1.2 后处理条件的筛选 | 第30页 |
3.1.3 不同液体酸后处理结果 | 第30-32页 |
3.2 不同种类液体酸后处理 | 第32-39页 |
3.3 催化剂的MTO催化性能评价 | 第39-41页 |
3.4 不同液体酸后处理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固相酸后处理合成多级孔SAPO-34 | 第43-59页 |
4.1 不同酸浓度固相酸后处理 | 第43-51页 |
4.1.1 催化剂的结构性质 | 第43-47页 |
4.1.2 催化剂的酸性测试 | 第47-48页 |
4.1.3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48页 |
4.1.4 积碳分析 | 第48-51页 |
4.2 不同温度后处理合成多级孔SAPO-34 | 第51-57页 |
4.2.1 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4.2.2 催化剂的酸性测试 | 第54-55页 |
4.2.3 MTO测试 | 第55-56页 |
4.2.4 积碳分析 | 第56-57页 |
4.3 空速的影响 | 第57页 |
4.4 固相酸后处理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多级孔SAPO-34 成孔原理探究 | 第59-71页 |
5.1 对不同体系的分子筛进行酸处理 | 第60-61页 |
5.2 元素分析 | 第61-63页 |
5.2.1 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元素分析 | 第61-63页 |
5.2.2 洗脱液中元素含量分析 | 第63页 |
5.3 结构分析 | 第63-69页 |
5.3.1 利用原位模拟固相酸后处理过程 | 第64-68页 |
5.3.2 对洗脱液的NMR及FT-IR分析 | 第68-69页 |
5.4 后处理过程中分子筛与洗脱液中的原子迁移过程推测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1.1 不同种类液体酸后处理 | 第71页 |
6.1.2 固相草酸后处理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科研项目 | 第79-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