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座椅调角器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激光焊接的发展现状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第10-12页 |
1.2.1 激光焊接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激光焊接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振镜扫描激光焊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振镜扫描激光焊接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振镜扫描激光焊接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激光远程焊接的理论分析 | 第16-25页 |
2.1 激光焊接原理 | 第16页 |
2.1.1 激光焊接的原理 | 第16页 |
2.1.2 激光焊接的两种机理 | 第16页 |
2.2 激光扫描焊接的基本原理 | 第16-21页 |
2.2.1 激光扫描焊接的原理 | 第16-19页 |
2.2.2 激光扫描焊接的误差分析 | 第19-21页 |
2.3 激光扫描焊接的特性 | 第21-22页 |
2.3.1 激光扫描焊接的优势 | 第21页 |
2.3.2 激光扫描焊接的局限性 | 第21-22页 |
2.4 激光扫描焊接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5 镀锌钢板材料的焊接性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激光远程焊接系统结构设计 | 第25-38页 |
3.1 激光远程焊接系统结构组成 | 第25页 |
3.2 激光远程焊接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25-26页 |
3.3 机器人单元 | 第26-28页 |
3.3.1 ABB-IRB6620型机器人 | 第26-28页 |
3.3.2 IRC5控制器 | 第28页 |
3.4 碟片激光器 | 第28-30页 |
3.5 振镜焊接头 | 第30-32页 |
3.6 自动化焊接夹具 | 第32页 |
3.7 气路装置 | 第32-33页 |
3.8 西门子工业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单元 | 第33-34页 |
3.9 辅助设备:空压机、冷干机、水冷机 | 第34-35页 |
3.10 4Dwatch视频监控单元 | 第35-37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激光远程焊接系统入机工程设计 | 第38-5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问题分析与研究 | 第38-39页 |
4.3 整体造型布局设计 | 第39-40页 |
4.4 色彩设计 | 第40-42页 |
4.5 操作区域设计 | 第42-44页 |
4.6 操作按钮设计 | 第44-45页 |
4.7 人机界面设计 | 第45-48页 |
4.8 监测装置设计 | 第48-50页 |
4.8.1 监测零件装置 | 第48-49页 |
4.8.2 光栅传感器 | 第49-50页 |
4.9 附件设计 | 第50-52页 |
4.9.1 门把手设计 | 第50页 |
4.9.2 视窗设计 | 第50页 |
4.9.3 安全锁的设计 | 第50-51页 |
4.9.4 信号灯设计 | 第51-52页 |
4.10 焊接系统渲染图 | 第52-53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激光远程焊接汽车座椅调角器的工艺研究 | 第54-70页 |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条件 | 第54-57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5.1.2 机器人激光远程焊接系统 | 第55页 |
5.1.3 焊接夹具 | 第55-57页 |
5.1.4 实验器材 | 第57页 |
5.2 焊接工艺实验方案 | 第57-59页 |
5.2.1 材料预处理 | 第57页 |
5.2.2 工艺路线优化 | 第57-58页 |
5.2.3 正交实验优化 | 第58-59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5.3.1 工艺路线实验分析 | 第60页 |
5.3.2 正交试验分析 | 第60-63页 |
5.3.3 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及结果 | 第63-64页 |
5.4 分析工艺参数对焊缝熔深、熔宽的影响规律 | 第64-69页 |
5.4.1 激光功率对焊缝熔深、熔宽的影响 | 第64-66页 |
5.4.2 焊接速度对焊缝熔深、熔宽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3 离焦量对焊缝熔深、熔宽的影响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激光焊接机器人轨迹程序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