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8-1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3 大坪山隧道概况 | 第12-17页 |
1.3.1 工程概况 | 第12-14页 |
1.3.2 富水断层破碎带(D1K1104+660~D1K1103+815)设计情况 | 第14-15页 |
1.3.3 防排水设计 | 第15-16页 |
1.3.4 建筑材料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早强湿喷混凝土硬化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2.1 隧道计算模型及选取 | 第19-20页 |
2.1.1 隧道的计算模型和选取 | 第19-20页 |
2.1.2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20页 |
2.2 数值分析方法及计算软件的选取 | 第20-21页 |
2.2.1 数值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2.2.2 计算软件的选取 | 第21页 |
2.3 湿喷混凝土弹性模量时变特性分析 | 第21-25页 |
2.4 钢拱架数值模拟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湿喷混凝土硬化特性的隧道稳定影响规律研究 | 第27-55页 |
3.1 隧道施工过程在ANSYA中的实现 | 第27-30页 |
3.1.1 隧道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3.1.2 湿喷混凝土硬化特性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27-28页 |
3.1.3 隧道模型及监测点的设置 | 第28-30页 |
3.2 初支湿喷混凝土数值模拟 | 第30-34页 |
3.2.1 计算参数 | 第31-32页 |
3.2.2 施工方法及步骤 | 第32-33页 |
3.2.3 数值分析模型基本假设 | 第33-34页 |
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4-54页 |
3.3.1 Ⅳ级围岩隧道分析结果 | 第34-43页 |
3.3.2 Ⅴ级围岩隧道分析结果 | 第4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非爆破开挖与爆破开挖方式对隧道稳定影响规律研究 | 第55-75页 |
4.1 爆破开挖施工过程在ANSYS数值模拟软件中的实现 | 第55-60页 |
4.1.1 损伤因数的定义 | 第55-56页 |
4.1.2 爆破后围岩损伤范围的确定 | 第56-58页 |
4.1.3 损伤因子及损伤后围岩参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4.1.4 隧道开挖方式 | 第59-60页 |
4.2 Ⅳ级围岩隧道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4.2.1 在ANSYS中建立的模型 | 第60-61页 |
4.2.2 监测点处位移分析 | 第61-64页 |
4.2.3 监测点处应力分析 | 第64-65页 |
4.3 Ⅴ级围岩隧道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4页 |
4.3.1 在ANSYS中建立的模型 | 第65-66页 |
4.3.2 监测点处位移分析 | 第66-71页 |
4.3.3 检测点处应力分析 | 第71-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