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估、过程监测与应急救援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危化品运输安全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危化品道路运输监测 | 第13-14页 |
1.2.2 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估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危化品运输智能安全系统设计 | 第18-25页 |
2.1 危化品运输智能安全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1.1 安全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2.1.2 安全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第19-20页 |
2.2 危化品运输智能安全系统的功能 | 第20-22页 |
2.3 危化品运输智能安全系统各模块简述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数据库 | 第25-35页 |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数据库概述 | 第25-26页 |
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数据库的参数 | 第26-29页 |
3.2.1 危化品物性数据库 | 第26-27页 |
3.2.2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数据库 | 第27-29页 |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数据库的构建 | 第29-34页 |
3.3.1 数据库构建的平台 | 第29页 |
3.3.2 数据库构建的过程 | 第29-33页 |
3.3.3 数据库构建的例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估模型 | 第35-56页 |
4.1 运输风险评估概述 | 第35-36页 |
4.1.1 风险评估遵守的原则 | 第35页 |
4.1.2 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 第35-36页 |
4.2 危险源辨识 | 第36-38页 |
4.2.1 衍生事故简述 | 第37-38页 |
4.3 风险评估概率分析 | 第38-44页 |
4.3.1 交通事故基础概率 | 第38-39页 |
4.3.2 风险修正因子 | 第39-43页 |
4.3.3 事故后物质泄漏概率 | 第43页 |
4.3.4 发生泄漏后衍生事故概率 | 第43-44页 |
4.4 风险评估伤亡范围分析 | 第44-50页 |
4.4.1 池火灾和BLEVE的伤亡半径 | 第44-46页 |
4.4.2 VCE的伤亡半径 | 第46-47页 |
4.4.3 衍生事故在道路的伤亡范围修正 | 第47-50页 |
4.5 风险评估后果分析 | 第50-53页 |
4.5.1 伤亡人数计算 | 第50-51页 |
4.5.2 经济损失估算 | 第51-53页 |
4.6 风险可接受准则 | 第53-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危化品运输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56-71页 |
5.1 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估 | 第56-64页 |
5.1.1 中山市与珠海市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情况 | 第56-57页 |
5.1.2 路线初定和事故情景设定 | 第57-58页 |
5.1.3 风险评估计算结果 | 第58-62页 |
5.1.4 可接受风险水平检验与分析 | 第62-64页 |
5.2 原型系统测试 | 第64-70页 |
5.2.1 原型系统的简况 | 第64-66页 |
5.2.2 原型系统的实物情况 | 第66-67页 |
5.2.3 原型系统运行情况测试 | 第67-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