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汽车后视镜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汽车后视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1.3.2 研究内容及过程 | 第15-16页 |
| 1.3.3 关键问题 | 第16页 |
| 1.3.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1.3.5 各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设计原理研究 | 第18-30页 |
| 2.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2.2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19-24页 |
| 2.2.1 齿轮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 第19-20页 |
| 2.2.2 电动折叠器系统动态静力学分析 | 第20-23页 |
| 2.2.3 电动折叠器输出转矩分析 | 第23-24页 |
| 2.3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设计原理 | 第24-29页 |
| 2.3.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机械传动设计原理 | 第24-27页 |
| 2.3.2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 第27-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折叠机构设计 | 第30-45页 |
| 3.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建模 | 第30-31页 |
| 3.2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总体传动设计 | 第31-33页 |
| 3.3 基于最小转动惯量的电动折叠器传动机构设计 | 第33-34页 |
| 3.4 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折叠机构参数优选 | 第34-41页 |
| 3.5 蜗杆传动的疲劳强度设计 | 第41-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仿真分析 | 第45-58页 |
| 4.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 4.1.1 接触模型中的参数计算 | 第45-47页 |
| 4.1.2 接触模型中的摩擦设置 | 第47-48页 |
| 4.1.3 模型加载 | 第48-49页 |
| 4.2 运动学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4.3 动力学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控制系统设计 | 第58-75页 |
| 5.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58页 |
| 5.2 硬件系统设计 | 第58-60页 |
| 5.3 软件系统设计 | 第60-62页 |
| 5.4 基于ADAMS与MATLAB的电动折叠器PID控制联合仿真 | 第62-74页 |
| 5.4.1 机构模型参数设置 | 第62-64页 |
| 5.4.2 MATLAB控制系统建立 | 第64-65页 |
| 5.4.3 PID控制参数调试和结果分析 | 第65-7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实验与分析 | 第75-82页 |
| 6.1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实验原理 | 第75-79页 |
| 6.1.1 实验系统组成 | 第75-79页 |
| 6.1.2 实验系统原理 | 第79页 |
| 6.2 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实验与分析 | 第79-81页 |
| 6.2.1 实验过程与操作 | 第79页 |
|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81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