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繁殖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3页 |
1.2 生殖毒性 | 第13-15页 |
1.2.1 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功能的损害 | 第13-14页 |
1.2.2 外源化学物对雄性生殖功能影响 | 第14页 |
1.2.3 生殖毒性的评价 | 第14-15页 |
1.3 发育毒性 | 第15-17页 |
1.3.1 发育毒性与母体毒性的关系 | 第15-16页 |
1.3.2 致畸作用 | 第16-17页 |
1.4 发育毒性评价方法的发展 | 第17页 |
1.5 展望 | 第17-18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19-2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2.1 药物与试剂 | 第19页 |
2.2.2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2.3 大鼠急性毒性预试验 | 第19页 |
2.2.4 大鼠急性毒性正式试验 | 第19页 |
2.2.5 病理学检查 | 第19-20页 |
2.2.6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2.3 结果 | 第20-23页 |
2.3.1 大鼠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 | 第20页 |
2.3.2 大鼠急性毒性正式试验结果 | 第20-22页 |
2.3.3 病理变化 | 第22-23页 |
2.4 讨论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 第25-39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3.2.2 受试药品 | 第25页 |
3.2.3 实验主要器材 | 第25页 |
3.2.4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 | 第25-26页 |
3.2.5 给药途径及药物的配制 | 第26页 |
3.2.6 一般观察 | 第26-27页 |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3.3 结果 | 第27-37页 |
3.3.1 临床症状 | 第27-28页 |
3.3.2 血常规指标 | 第28-32页 |
3.3.3 血清生化指标 | 第32页 |
3.3.4 脏器系数 | 第32-37页 |
3.3.5 病理切片 | 第37页 |
3.4 讨论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对大鼠的一代繁殖毒性的研究 | 第39-63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4.2.1 受试药品 | 第39页 |
4.2.2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4 实验步骤 | 第40页 |
4.2.5 观察指标 | 第40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41页 |
4.3 结果 | 第41-61页 |
4.3.1 临床表现 | 第41-44页 |
4.3.2 妊娠大鼠体重变化 | 第44-45页 |
4.3.3 繁殖指数 | 第45页 |
4.3.4 生长指标 | 第45-46页 |
4.3.5 血常规测定 | 第46-49页 |
4.3.6 血清学 | 第49-57页 |
4.3.7 脏器系数 | 第57-61页 |
4.4 讨论 | 第61页 |
4.5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