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

嘉兴、湖州地区传统藏书楼现状调查及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范围第13-14页
    1.4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1 国内专著类研究第14-15页
        1.4.2 国内学术论文研究第15-16页
        1.4.3 国内期刊论文研究第16-17页
    1.5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第17-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21页
2 藏书楼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第21-29页
    2.1 藏书楼的相关概念第21-23页
        2.1.1 藏书第21页
        2.1.2 藏书家第21-22页
        2.1.3 藏书楼第22-23页
    2.2 藏书楼的类型与特点第23-28页
        2.2.1 官府藏书楼及特点第23-24页
        2.2.2 私家藏书楼及特点第24-26页
        2.2.3 寺观藏书楼及特点第26-27页
        2.2.4 书院藏书楼及特点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嘉兴、湖州地区私家藏书楼发展脉络及现状第29-41页
    3.1 嘉兴地区私家藏书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3.1.1 嘉兴藏书事业的兴起第29页
        3.1.2 嘉兴藏书事业的兴盛第29-30页
        3.1.3 嘉兴藏书事业的繁荣第30页
        3.1.4 嘉兴藏书事业的变革第30-31页
    3.2 嘉兴地区私家藏书楼现状第31-33页
        3.2.1 曝书亭第31-32页
        3.2.2 衍芬草堂第32-33页
        3.2.3 西涧草堂第33页
    3.3 湖州地区私家藏书的发展历程第33-36页
        3.3.1 湖州藏书事业的兴起第34页
        3.3.2 湖州藏书事业的兴盛第34页
        3.3.3 湖州藏书事业的繁荣第34-35页
        3.3.4 湖州藏书事业的变革第35-36页
    3.4 湖州地区私家藏书楼现状第36-38页
        3.4.1 皕宋楼千甓亭第36-37页
        3.4.2 嘉业堂第37页
        3.4.3 文治藏书楼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1页
4 嘉兴、湖州地区私家藏书楼空间营造分析第41-65页
    4.1 私家藏书楼的选址与布局第41-45页
        4.1.1 藏书楼的选址类型第41-43页
        4.1.2 藏书楼的布局形式第43-45页
    4.2 私家藏书楼的空间组织第45-53页
        4.2.1 藏书楼的空间序列第45-48页
        4.2.2 藏书楼的空间形态第48-50页
        4.2.3 藏书楼的视觉分析第50-51页
        4.2.4 藏书楼的理景手法第51-53页
    4.3 实例分析第53-64页
        4.3.1 曝书亭第53-55页
        4.3.2 皕宋楼第55-56页
        4.3.3 嘉业堂第56-58页
        4.3.4 衍芬草堂第58-60页
        4.3.5 西涧草堂第60-62页
        4.3.6 文治藏书楼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嘉兴、湖州地区私家藏书楼建筑特点分析第65-117页
    5.1 藏书楼建筑的平面形制第65-75页
        5.1.1 园林厅堂形制第65-66页
        5.1.2 合院通道形制第66-68页
        5.1.3 近代别墅形制第68-69页
        5.1.4 书楼内其他建筑形制第69-75页
    5.2 藏书楼建筑的立面形态第75-82页
        5.2.1 围护形态第75-78页
        5.2.2 屋顶形态第78-80页
        5.2.3 造型手法第80-82页
    5.3 藏书楼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特征第82-85页
    5.4 藏书楼建筑的技术措施第85-92页
        5.4.1 采光、通风第85-88页
        5.4.2 排水系统第88-89页
        5.4.3 防火、防潮第89-92页
    5.5 藏书楼建筑的材料选取第92-97页
        5.5.1 木材第92-93页
        5.5.2 石材第93-95页
        5.5.3 砖瓦第95-97页
    5.6 藏书楼建筑细部与装饰第97-114页
        5.6.1 门第98-103页
        5.6.2 窗第103-105页
        5.6.3 雕刻艺术第105-108页
        5.6.4 铁艺装饰第108-109页
        5.6.5 建筑色彩第109页
        5.6.6 匾额楹联第109-113页
        5.6.7 室内陈设第113-114页
    5.7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6 藏书楼建筑遗产的价值与启示第117-127页
    6.1 藏书楼建筑的价值分析第117-118页
        6.1.1 社会历史价值第117页
        6.1.2 文化艺术价值第117-118页
        6.1.3 地域环境价值第118页
    6.2 藏书楼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第118-122页
        6.2.1 藏书楼的保护建议第118-120页
        6.2.2 藏书楼的利用建议第120-122页
    6.3 藏书楼建筑文化启示第122-125页
        6.3.1 藏书楼的环境观第122-123页
        6.3.2 藏书楼的营造观第123-124页
        6.3.3 藏书楼的人文观第124-125页
    6.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7 结论第127-131页
    7.1 研究结论第127-129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29页
    7.3 后续研究的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5页
图表目录第135-139页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所做工作第139-141页
附录 藏书楼测绘图第141-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五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Vasa3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