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4.1 社会角色 | 第13-14页 |
1.4.2 角色冲突 | 第14页 |
1.4.3 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 第14页 |
1.5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14-15页 |
1.6 社会适应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1.7 研究的创新性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天津市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实证研究及分析 | 第16-24页 |
2.1 调查对象与样本的总体情况 | 第16页 |
2.2 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 | 第16-22页 |
2.2.1 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现状 | 第17-18页 |
2.2.3 少年儿童人际支持的现状 | 第18-19页 |
2.2.4 少年儿童社会参与的现状 | 第19-22页 |
2.2.5 家长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现状 | 第22页 |
2.3 少年儿童社会适应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天津市少年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9页 |
3.1 家庭和学校因素 | 第24-27页 |
3.1.1 家庭环境影响少年儿童社会适应 | 第24-26页 |
3.1.2 家长和老师沟通不畅对少年儿童的社会适应造成不利影响 | 第26页 |
3.1.3 家长和学校重视成绩而忽略社会活动 | 第26-27页 |
3.2 社会因素 | 第27-29页 |
3.2.1 社会安全对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 第27页 |
3.2.2 互联网对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提高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对策及建议 | 第29-33页 |
4.1 家庭层面 | 第29页 |
4.2 学校层面 | 第29-30页 |
4.3 社会层面 | 第30-33页 |
4.3.1 社会安全 | 第30页 |
4.3.2 社会活动 | 第30-31页 |
4.3.3 提高大众传媒的责任感 | 第31页 |
4.3.4 净化网络环境 | 第31页 |
4.3.5 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