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整体框架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国外关于节能减排演化博弈的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1.4.2 国内关于节能减排演化博弈的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经典博弈论概述 | 第16-17页 |
2.2 演化博弈理论简述 | 第17-20页 |
2.2.1 演化博弈概念 | 第17-18页 |
2.2.2 演化博弈基本分析过程 | 第18-19页 |
2.2.3 演化博弈理论与经典博弈论的区别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3.1 高能耗冶金企业及节能减排的概念 | 第20-21页 |
3.1.1 高能耗冶金企业的概念 | 第20页 |
3.1.2 节能减排的概念 | 第20-21页 |
3.2 我国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3 我国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3.3.1 高能耗冶金企业自身角度 | 第22-24页 |
3.3.2 外部角度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我国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中各利益主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27-67页 |
4.1 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个利益主体的确定和分析 | 第27-29页 |
4.1.1 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27-28页 |
4.1.2 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 第28-29页 |
4.2 高能耗冶金企业与节能产品(技术)供应方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29-43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4.2.2 模型分析 | 第31-33页 |
4.2.3 Matlab算例仿真 | 第33-42页 |
4.2.4 本节结论 | 第42-43页 |
4.3 高能耗冶金企业与企业附近居民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4.3.2 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4.3.3 Matlab算例仿真 | 第45-48页 |
4.3.4 本节结论 | 第48-49页 |
4.4 高能耗冶金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49-56页 |
4.4.1 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4.4.2 模型分析 | 第50-52页 |
4.4.3 Matlab算例仿真 | 第52-56页 |
4.4.4 本节结论 | 第56页 |
4.5 高能耗冶金企业与政府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56-67页 |
4.5.1 模型构建 | 第56-57页 |
4.5.2 模型分析 | 第57-59页 |
4.5.3 Matlab算例仿真 | 第59-66页 |
4.5.4 本节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我国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激励对策 | 第67-73页 |
5.1 从高能耗冶金企业与节能产品(技术)供应方博弈的角度 | 第67-69页 |
5.1.1 建立高认可度的节能产品(技术)供应方资质等级认证制度 | 第67-68页 |
5.1.2 高能耗冶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改善 | 第68-69页 |
5.2 从高能耗冶金企业与附近居民博弈的角度 | 第69-70页 |
5.2.1 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公众监督模式合法化、常态化 | 第69页 |
5.2.2 建立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信息定期披露制度 | 第69-70页 |
5.3 从高能耗冶金企业之间博弈的角度 | 第70-71页 |
5.3.1 建立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节能减排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 第70页 |
5.3.2 多措施推广先进企业的优秀经验 | 第70页 |
5.3.3 需加大对节能减排基础科研投入 | 第70-71页 |
5.4 从高能耗冶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角度 | 第71-73页 |
5.4.1 政府对高能耗冶金企业需实行”适度”的金融政策支持 | 第71-72页 |
5.4.2 优化高能耗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的非物质激励环境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