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昆明小白谷重组近交系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水稻冷害 | 第11页 |
2 水稻冷害类型 | 第11-12页 |
2.1 芽期冷害 | 第11页 |
2.2 苗期冷害 | 第11-12页 |
2.3 孕穗开花期冷害 | 第12页 |
2.4 灌浆期冷害 | 第12页 |
3. 水稻耐冷的鉴定方法和评价 | 第12-16页 |
3.1 发芽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 第12-13页 |
3.2 催芽时期耐冷性鉴定 | 第13页 |
3.3 芽期耐冷性鉴定 | 第13页 |
3.4 苗期耐冷性鉴定方法和评价 | 第13-14页 |
3.5 孕穗期耐冷性鉴定方法和评价 | 第14-15页 |
3.6 开花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 第15页 |
3.7 灌浆期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 第15-16页 |
4 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4.1 水稻芽期耐冷性QTLs定位研究 | 第16-17页 |
4.2 水稻苗期耐冷性QTLs定位 | 第17-18页 |
4.3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 第18-20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1 材料 | 第20页 |
2 田间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1 耐冷性鉴定体系 | 第20页 |
2.2 耐冷性评价体系 | 第20-2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3.1 DNA的抽提 | 第21页 |
3.2 SSR标记的筛选 | 第21页 |
3.3 PCR反应体系 | 第21-22页 |
3.4 PCR扩增程序 | 第22页 |
3.5 PCR产物的检测 | 第22页 |
3.6 多态性标记检测结果的记录 | 第22-23页 |
3.7 偏分离的统计记录 | 第23-24页 |
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4-30页 |
1 亲本的多态性 | 第24页 |
2 RIL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4-27页 |
3 偏分离的分析 | 第27-28页 |
4 偏分离对构图和QTL定位的影响 | 第28-30页 |
四、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定位 | 第30-46页 |
1 直接评价体系下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 第30-38页 |
1.1 水稻单株结实率的QTL定位 | 第30-33页 |
1.2 水稻特定颖花结实率的QTL定位 | 第33-37页 |
1.3 讨论 | 第37-38页 |
2 间接评价体系下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 第38-46页 |
2.1 水稻穗伸出度的性状分析 | 第38-40页 |
2.2 水稻穗伸出度的QTL定位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6页 |
五、全文讨论 | 第46-49页 |
1 水稻主穗与分蘖穗 | 第46页 |
2 QTL的成簇分布 | 第46页 |
3 QTL的稳定性表达 | 第46-47页 |
4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评价体系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