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6 相关名词说明 | 第17-21页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5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42页 |
2.1.1 博弈论 | 第21-34页 |
2.1.2 机制设计理论 | 第34-36页 |
2.1.3 激励理论 | 第36-40页 |
2.1.4 公平理论 | 第40-42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42-55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42-46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6-55页 |
3 确定性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研发联盟收益分配 | 第55-69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Shapley值法: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 第56-57页 |
3.3 引入第三方监督的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机制设计 | 第57-61页 |
3.3.1 机制构造 | 第57-58页 |
3.3.2 罚款条件 | 第58-61页 |
3.3.3 监督激励问题 | 第61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61-67页 |
3.4.1 算例 1:联盟企业地位对等 | 第61-64页 |
3.4.2 算例 2:联盟企业地位不对等 | 第64-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研发联盟收益分配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均匀分布情形下研发联盟的收益分配 | 第70-78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70-71页 |
4.2.2 机制设计 | 第71页 |
4.2.3 罚款条件 | 第71-73页 |
4.2.4 研发启动资金的确定 | 第73-78页 |
4.3 正态分布情形下研发联盟的收益分配 | 第78-83页 |
4.3.1 模型假设 | 第78页 |
4.3.2 罚款条件 | 第78-81页 |
4.3.3 研发启动资金的确定 | 第81-83页 |
4.4 数值算例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研发联盟风险分担设计 | 第85-101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模型假设 | 第86-87页 |
5.3 机制设计 | 第87-93页 |
5.3.1 机制性质 | 第87-89页 |
5.3.2 风险规避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89-91页 |
5.3.3 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91-92页 |
5.3.4 存在风险偏好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92-93页 |
5.4 最优直接分配机制的改进条件 | 第93-95页 |
5.4.1 风险规避企业研发联盟的改进条件 | 第93-95页 |
5.4.2 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企业研发联盟的改进条件 | 第95页 |
5.4.3 存在风险偏好企业研发联盟的改进条件 | 第95页 |
5.5 算例运用 | 第95-99页 |
5.5.1 算例 1:风险规避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96-97页 |
5.5.2 算例 2: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97-98页 |
5.5.3 算例 3:存在风险偏好企业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 | 第98-99页 |
5.6 风险分担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 第9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6 结论与后续研究设想 | 第101-105页 |
6.1 结论 | 第101-103页 |
6.2 论文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9页 |
附录 | 第119页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9页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