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的启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创新性第17-18页
第二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容第18-23页
    2.1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8-20页
        2.1.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品格教育第18-19页
        2.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品格教育兴起第19页
        2.1.3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新品格教育第19-20页
    2.2 新品格教育的核心概念第20-21页
        2.2.1 品格第20-21页
        2.2.2 品格教育与新品格教育的演绎第21页
    2.3 新品格教育的内容表现第21-23页
        2.3.1 继承传统美德第22页
        2.3.2 追寻道德共识第22-23页
第三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实践模式及评价第23-35页
    3.1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方法特点第23-27页
        3.1.1 经典名著研读提升道德价值判断第24-25页
        3.1.2 两难问题情境唤醒道德价值反思第25-26页
        3.1.3 榜样示范增强道德行动内驱力第26页
        3.1.4 纪律与奖罚明确道德行为边界第26-27页
    3.2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实践途径特点第27-30页
        3.2.1 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通力合作第28-29页
        3.2.2 以职业化为导向强调社区力量第29-30页
    3.3 美国新品教育的评价方式第30-33页
        3.3.1 以自我反思为导向的自省式测评第31页
        3.3.2 以案例和情境为载体的分析判断式测评第31-32页
        3.3.3 以回顾分析为手段的结构式测评第32-33页
    3.4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基本评价第33-35页
        3.4.1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积极影响第33-34页
        3.4.2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局限第34-35页
第四章 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的启示第35-47页
    4.1 创新道德教育支持理念第35-38页
        4.1.1 强化大德育观构建第35-36页
        4.1.2 注重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第36-37页
        4.1.3 加强道德理念的实践转化第37-38页
    4.2 创新道德教育具体教学方法第38-41页
        4.2.1 注重理性思维培养价值智慧的生成第38-39页
        4.2.2 在显性教育基础上加强隐性教育第39-40页
        4.2.3 探索“互联网+道德教育”新路径第40-41页
    4.3 创新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社区功能第41-44页
        4.3.1 加强青年社群归属感第41-42页
        4.3.2 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机联动第42-43页
        4.3.3 注重青年同理心培养第43-44页
    4.4 创新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第44-47页
        4.4.1 以诊断性评价评估道德发展第44-45页
        4.4.2 以形成性评价评估道德情感第45-46页
        4.4.3 以总结性评价评估道德实践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酰化对PGC-1α在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内核转位及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能力谱法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