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选题背景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依据 | 第9-10页 |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 | 第11-17页 |
·国外高速公路景观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高速景观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当前高速路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对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 | 第17-19页 |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3页 |
2 高速公路景观的相关概念 | 第23-35页 |
·山地高速公路景观的相关概念 | 第23-28页 |
·高速公路 | 第23-24页 |
·环境 | 第24-25页 |
·景观 | 第25-26页 |
·高速公路绿地 | 第26页 |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第26-28页 |
·山地地区 | 第28页 |
·高速公路的构成要素 | 第28-30页 |
·按高速公路构成要素分类 | 第29页 |
·按高速公路景观的结构组成分类 | 第29-30页 |
·高速公路景观分类 | 第30-35页 |
·按路权为界的分类 | 第30页 |
·按景观需求等级分类 | 第30-31页 |
·按客体构成要素分类 | 第31-32页 |
·按观赏者活动方式的分类 | 第32页 |
·按使用者不同视点的分类 | 第32-35页 |
3 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相关依据及理论原理 | 第35-51页 |
·设计依据 | 第35-38页 |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依据 | 第35页 |
·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征 | 第35-36页 |
·设计原则 | 第36-38页 |
·理论基础 | 第38-51页 |
·动态景观规划理论 | 第38-41页 |
·绿道理论 | 第41-43页 |
·景观美学理论 | 第43-46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46-48页 |
·景观特色带理论 | 第48-51页 |
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与具体内容 | 第51-64页 |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 | 第51-53页 |
·可行性研究阶段 | 第51-52页 |
·初步设计阶段 | 第52-53页 |
·详细设计阶段 | 第53页 |
·施工运营阶段 | 第53页 |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分类设计的基本内容 | 第53-64页 |
·隔离带景观设计 | 第53-55页 |
·路基边坡景观设计 | 第55-57页 |
·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 | 第57-58页 |
·标识牌指示牌设计 | 第58页 |
·服务区景观设计 | 第58-59页 |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 第59-61页 |
·桥梁和高架桥及其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 第61-64页 |
5 重庆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建设的思考 | 第64-76页 |
·重庆高速公路及其景观发展概况 | 第64-67页 |
·重庆市概况 | 第64页 |
·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 第64-66页 |
·重庆高速公路景观发展概况 | 第66-67页 |
·重庆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建设的误区与问题 | 第67-70页 |
·观景平台设施过少 | 第68页 |
·绿化生态性考量欠缺,无序性和城市化倾向过强 | 第68页 |
·隧道出入口设计亟待提升 | 第68-69页 |
·高架、立交和桥梁设施美化绿化率较低 | 第69-70页 |
·乡土化要素有待加强 | 第70页 |
·与环境的共生一体化设计不足 | 第70页 |
·针对重庆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中呈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70-72页 |
·点缀景观绿化与人文绿化,彰显巴渝景观特色 | 第70页 |
·乡土植物的合理运用 | 第70-71页 |
·结合山地实际的动态景观策略 | 第71页 |
·以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全方位降低减少高速各种污染 | 第71-72页 |
·案例实践 | 第72-76页 |
·以重庆市外环高速为例 | 第72-73页 |
·以渝湘高速景观设计为例 | 第73-76页 |
6 结语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明确了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景观研究的意义 | 第76页 |
·总结出适用于山地高速景观设计的依据及原理 | 第76页 |
·对山地高速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 第76页 |
·结合重庆山地高速情况和案例,进行针对性研究 | 第76页 |
·问题、建议及未来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