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概述 | 第10-14页 |
(一)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 第10-11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0页 |
2. 特征分析 | 第10-11页 |
(二) 民事执行中设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三) 民事执行中设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 权力制约——执行瑕疵的规制 | 第12页 |
2. 权利救济——合法权益的保护 | 第12-14页 |
二、域外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制度的考察 | 第14-18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 | 第14-16页 |
1. 德国 | 第14-15页 |
2. 法国 | 第15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15页 |
4. 日本 | 第15-16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6-17页 |
1. 美国 | 第16页 |
2. 英国 | 第16-17页 |
(三) 评析 | 第17-18页 |
三、我国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一) 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8-20页 |
1. 第一阶段:民事诉讼法试行时期 | 第18页 |
2. 第二阶段:1991年民事诉讼法时期 | 第18-19页 |
3. 第三阶段:2007年民事诉讼法时期 | 第19-20页 |
4. 第四阶段:2012年民事诉讼法时期 | 第20页 |
(二) 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现行规定 | 第20-22页 |
1. 我国民事执行中提出案外人异议的条件 | 第20-21页 |
2.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 | 第21页 |
3. 不服案外人异议裁定的救济 | 第21-22页 |
(三) 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1. 案外人实体异议与程序异议难以把握 | 第22-23页 |
2. 异议事由过于原则化 | 第23页 |
3. 执行标的异议是否进行听证无明确规定 | 第23页 |
4. 对审查期间停止执行处分的做法有待改进 | 第23-24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制度的思考 | 第24-29页 |
(一) 案外入异议制度构建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4页 |
1. 效率原则 | 第24页 |
2. 公正原则 | 第24页 |
3. 秩序原则 | 第24页 |
(二) 完善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的审查 | 第24-28页 |
1. 准确区分案外人异议与利害关系人异议 | 第24-25页 |
2. 细化异议事由,进一步详细规定执行标的上能够阻止执行的实体权利 | 第25-27页 |
3. 设立案外人异议审查的听证程序 | 第27页 |
4. 完善异议审查期间对标的物的处分措施 | 第27-28页 |
(三) 明确恶意异议的法律责任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