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定向自组织网络中时分多址协议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移动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17-20页 |
1.1.1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 第17-18页 |
1.1.2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时分多址协议 | 第18-20页 |
1.2 定向天线概述 | 第20-21页 |
1.2.1 定向天线分类 | 第20-21页 |
1.2.2 定向天线模型 | 第21页 |
1.3 定向天线应用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研究 | 第21-24页 |
1.3.1 定向天线对网络性能的改善 | 第21-23页 |
1.3.2 定向天线对MAC协议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1.5 本文的各章节和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邻居节点发现的设计 | 第27-37页 |
2.1 TDMA帧结构 | 第27-29页 |
2.2 NDFS算法的设计 | 第29-34页 |
2.2.1 纯定向传输的假设 | 第29页 |
2.2.2 发送和定位扫描 | 第29-30页 |
2.2.3 同步方法 | 第30-31页 |
2.2.4 发现分组格式 | 第31-32页 |
2.2.5 发现过程 | 第32-33页 |
2.2.6 建网入网过程 | 第33-34页 |
2.3 NDFS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34-37页 |
2.3.1 发现时间 | 第34-35页 |
2.3.2 发现概率 | 第35页 |
2.3.3 发现过程中的时间开销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链路调度的设计 | 第37-47页 |
3.1 LSSC算法的提出 | 第37-38页 |
3.1.1 时隙复用和时隙冲突 | 第37-38页 |
3.1.2 动态时隙分配 | 第38页 |
3.2 LSSC算法的设计 | 第38-46页 |
3.2.1 首时隙 | 第38-39页 |
3.2.2 时隙状态 | 第39页 |
3.2.3 抑制检查 | 第39-41页 |
3.2.4 触发门限和调度的时隙数 | 第41-42页 |
3.2.5 链路调度分组格式 | 第42-43页 |
3.2.6 链路调度过程 | 第43-46页 |
3.3 LSSC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3.1 时隙复用度 | 第46页 |
3.3.2 链路调度开销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链路维护的设计 | 第47-61页 |
4.1 算法的提出 | 第47-48页 |
4.1.1 移动对通信链路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 链路维护算法与原MAC的关系 | 第48页 |
4.2 定向天线有效通信的条件 | 第48-50页 |
4.3 波束切换 | 第50-54页 |
4.3.1 波束切换定义 | 第50-51页 |
4.3.2 邻居节点发现对波束切换的适用性 | 第51-52页 |
4.3.3 业务时隙辅助波束切换 | 第52页 |
4.3.4 波束切换分组格式 | 第52页 |
4.3.5 辅助波束切换过程 | 第52-54页 |
4.4 链路距离 | 第54-56页 |
4.4.1 链路干扰模型 | 第55页 |
4.4.2 链路干扰量化 | 第55-56页 |
4.4.3 链路距离与抑制检查的关系 | 第56页 |
4.5 链路干扰预测与链路失效检测 | 第56-58页 |
4.5.1 链路干扰预测 | 第56-57页 |
4.5.2 链路失效检测 | 第57-58页 |
4.6 链路维护过程 | 第58-59页 |
4.7 TDMA完整过程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计算机仿真 | 第61-77页 |
5.1 仿真平台搭建 | 第61-64页 |
5.1.1 天线模型 | 第61页 |
5.1.2 节点模型 | 第61-62页 |
5.1.3 网络模型 | 第62-64页 |
5.2 性能评价指标 | 第64页 |
5.3 邻居节点发现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5.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4-65页 |
5.3.2 发现时间 | 第65-66页 |
5.4 链路调度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5.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6-67页 |
5.4.2 不同负载下的网络性能 | 第67-69页 |
5.5 链路维护性能分析 | 第69-77页 |
5.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9-70页 |
5.5.2 不同负载下的网络性能 | 第70-72页 |
5.5.3 不同速率下的网络性能 | 第72-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