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船舶避让时机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基于船舶领域的避让时机决策模型 | 第11页 |
1.2.2 基于避碰行为统计方法的避让时机决策模型 | 第11-12页 |
1.2.3 基于碰撞危险度的避让时机决策模型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船舶转向避让效应研究 | 第15-33页 |
2.1 船舶转向避让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2.2 转向避让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32页 |
2.2.1 来船舷角对相对运动线变化角度的影响 | 第18-27页 |
2.2.2 船速比对相对运动线变化角度的影响 | 第27-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 第33-40页 |
3.1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概述 | 第33页 |
3.2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选取 | 第33-34页 |
3.3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 | 第34-40页 |
3.3.1 建立实测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和标准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 | 第34-35页 |
3.3.2 建立模糊模式识别评判模型 | 第35-38页 |
3.3.3 确定指标权重矩阵的原则与公式 | 第38页 |
3.3.4 确定评判指标——级别变量的特征值 | 第38-40页 |
第4章 船舶避让时机决策模型研究 | 第40-59页 |
4.1 影响避让时机主要因素的分析与选取 | 第40-41页 |
4.1.1 影响避让时机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1.2 影响避让时机的主要因素的选取 | 第41页 |
4.2 影响避让时机的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3 标准指标特征值矩阵和相对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 第43-54页 |
4.3.1 五类标准模式的转向避让效应评价值的确定 | 第43-51页 |
4.3.2 五类标准模式的DCPA变化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4.3.3 五类标准模式的船舶种类潜在危险度评价值的确定 | 第52-53页 |
4.3.4 五类标准模式的船舶长度的确定 | 第53页 |
4.3.5 标准指标矩阵和标准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 第53-54页 |
4.4 标准模式对应的距离区间和TCPA范围的确定 | 第54页 |
4.5 模拟计算 | 第54-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船舶转向避让时机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