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区智慧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借签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18-20页 |
2.1.1 城市社区 | 第18页 |
2.1.2 智慧社区 | 第18-20页 |
2.2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0-25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智慧城市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城市社区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3 杭州市滨江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 | 第25-30页 |
3.1 智慧社务建设现状 | 第25-28页 |
3.1.1 公共设施服务建设 | 第26-27页 |
3.1.2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 第27-28页 |
3.1.3 创新资源丰富 | 第28页 |
3.2 智慧政务建设现状 | 第28-30页 |
3.2.1 电子商务服务的建设 | 第28页 |
3.2.2 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 | 第28-29页 |
3.2.3 配套园区建设 | 第29-30页 |
4 杭州市滨江区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8页 |
4.1 政府层面 | 第30-32页 |
4.1.1 缺乏有力的指导体系 | 第30页 |
4.1.2 政府保障机制不全 | 第30-31页 |
4.1.3 投融模式不够健全 | 第31-32页 |
4.2 社会层面 | 第32-34页 |
4.2.1 综合服务智能建设的不完善 | 第32-33页 |
4.2.2 缺乏共融的智慧互动平台 | 第33-34页 |
4.2.3 社会动员作用不显 | 第34页 |
4.3 社区层面 | 第34-38页 |
4.3.1 社区自治意识不强 | 第34-36页 |
4.3.2 缺乏居民的广泛参与 | 第36页 |
4.3.3 社区整体智能化管理水平偏低 | 第36-38页 |
5 促进杭州市滨江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 | 第38-47页 |
5.1 政府层面:注重顶层设计 | 第38-40页 |
5.1.1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5.1.2 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 | 第39页 |
5.1.3 优化投资融资模式 | 第39-40页 |
5.2 社会层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 第40-43页 |
5.2.1 加强智能互动平台建设 | 第40-41页 |
5.2.2 整合社区各方资源 | 第41-42页 |
5.2.3 创新智慧社区共治模式 | 第42-43页 |
5.3 社区层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 第43-47页 |
5.3.1 培养社区服务自治组织 | 第43-44页 |
5.3.2 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渠道 | 第44-45页 |
5.3.3 加强智慧社区人才队伍培养 | 第45-47页 |
6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