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隧道密集段定义 | 第22-25页 |
1.3.1 隧道单元、单个隧道、毗邻隧道的定义 | 第22-24页 |
1.3.2 隧道密集段的定义 | 第24-2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29-53页 |
2.1 隧道密集段交通环境特点 | 第29-33页 |
2.1.1 隧道“暗适应”和“明适应” | 第29-30页 |
2.1.2 环境噪声 | 第30-31页 |
2.1.3 空气质量 | 第31-32页 |
2.1.4 隧道交通管理措施对车辆行驶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2.2 隧道密集段交通流数据采集方法 | 第33-37页 |
2.2.1 调查目的与内容 | 第33页 |
2.2.2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3-36页 |
2.2.3 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2.3 隧道密集段交通量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2.3.1 交通量基本理论 | 第37-38页 |
2.3.2 交通量分布特性 | 第38-40页 |
2.4 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速度特征分析 | 第40-48页 |
2.4.1 速度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2.4.2 隧道密集段速度空间分布特性 | 第41-43页 |
2.4.3 隧道密集段数据采集点地点车速分析 | 第43-45页 |
2.4.4 隧道密集段交通量-速度模型 | 第45-48页 |
2.5 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车头时距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2.5.1 车头时距基本理论 | 第49页 |
2.5.2 隧道密集段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 第49-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 第53-72页 |
3.1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9页 |
3.1.1 人的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3.1.2 车辆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3.1.3 路的因素分析 | 第55-58页 |
3.1.4 环境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3.2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59-62页 |
3.2.1 月分布 | 第59-60页 |
3.2.2 星期分布 | 第60-61页 |
3.2.3 小时分布 | 第61-62页 |
3.3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62-64页 |
3.4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诱发车辆数 | 第64-65页 |
3.5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的车型分布特征 | 第65-66页 |
3.6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气候分布特征 | 第66页 |
3.7 隧道密集段交通事故主要成因 | 第66-70页 |
3.7.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67-68页 |
3.7.2 确定事故主要成因 | 第68-7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照度变化研究 | 第72-87页 |
4.1 隧道密集段光环境特征 | 第72-74页 |
4.2 隧道密集段照度采集方法 | 第74-75页 |
4.3 长隧道照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75-81页 |
4.4 短隧道照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81-84页 |
4.5 隧道洞口照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84-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驾驶员心、生理特性分析 | 第87-117页 |
5.1 驾驶员视觉特性 | 第87-99页 |
5.1.1 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 第87-90页 |
5.1.2 明暗适应实验数据采集 | 第90-92页 |
5.1.3 基于年龄因素的明暗反应特性 | 第92-96页 |
5.1.4 基于照度因素的明暗反应特性 | 第96-99页 |
5.2 视觉参考系特性仿真方案设计 | 第99-108页 |
5.2.1 实验原理 | 第99-100页 |
5.2.2 实验条件 | 第100-106页 |
5.2.3 实验流程 | 第106-108页 |
5.3 隧道密集段驾驶员视觉参考系特性 | 第108-116页 |
5.3.1 视觉参考系过渡设施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5.3.2 视觉参照系过渡设施对驾驶员感知速度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5.3.3 视觉参照系过渡设施对驾驶员行驶速度和横向位置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密集段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 第117-166页 |
6.1 隧道密集段交通安全设施综合选用策略 | 第117-121页 |
6.1.1 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意义 | 第117页 |
6.1.2 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框架 | 第117-118页 |
6.1.3 单个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 第118-120页 |
6.1.4 隧道连接段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 第120-121页 |
6.2 隧道密集段视觉引导技术 | 第121-142页 |
6.2.1 隧道内及出入口高频参照系的建立 | 第121-125页 |
6.2.2 隧道内及出入口中频参照系的建立 | 第125-135页 |
6.2.3 隧道内及出入口低频参照系的建立 | 第135-136页 |
6.2.4 隧道入口路段光环境过渡改善技术 | 第136-142页 |
6.3 隧道密集段速度控制技术 | 第142-164页 |
6.3.1 限速标志与解除限速标志 | 第142-147页 |
6.3.2 减速标线 | 第147-154页 |
6.3.3 其他一般速度控制技术 | 第154-155页 |
6.3.4 恶劣天气下的速度控制技术研究 | 第155-162页 |
6.3.5 隧道出入口路段可变速度控制技术研究 | 第162-1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结论 | 第166-16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6-167页 |
创新点 | 第167-168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9-180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179页 |
二、科研项目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