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农村小学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留守儿童的定义 | 第14页 |
2.1.3 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 | 第14-15页 |
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3.1 农村留守儿童相关学术研究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2.3.2 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 第18-19页 |
2.3.3 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 第19-20页 |
2.3.4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5 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2.3.6 留守儿童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 第23-24页 |
2.3.7 国家和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分析 | 第24-26页 |
2.3.8 其他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7-3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27-29页 |
3.2.3 田野调查法 | 第29页 |
3.2.4 访谈法 | 第29页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29-30页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4.1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4.1.1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4.1.2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留守类型 | 第31-32页 |
4.1.3 双牌县农村小学的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4.1.4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 第33-34页 |
4.1.5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分析 | 第34-35页 |
4.1.6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分析 | 第35-36页 |
4.1.7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 第36-37页 |
4.1.8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形式及地点 | 第37-38页 |
4.1.9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的好处 | 第38-39页 |
4.1.11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后的心情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1.12 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4.2 双牌县农村小学家庭对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4.3 双牌县农村小学学校对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 第41-42页 |
4.3.1 双牌县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形式 | 第41页 |
4.3.2 双牌县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 第41-42页 |
4.4 影响双牌县农村小学留守童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4.4.1 公因子个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4.4.2 公共因素群的确定 | 第43-45页 |
4.4.3 学校体育环境 | 第45-46页 |
4.4.4 体育政策 | 第46页 |
4.4.5 体育价值因子 | 第46-47页 |
4.4.6 体育态度 | 第47-48页 |
4.4.7 体育兴趣因子 | 第48页 |
5 结论与对策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对策 | 第49-51页 |
6 致谢 | 第51-52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件A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专家访谈录 | 第54-55页 |
附件B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卷) | 第55-58页 |
附件C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教师卷) | 第58-59页 |
附件D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家长访谈)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