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8页 |
1.2.1 淀粉加工废水的常规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2 淀粉加工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2.3 发酵法生产单细胞蛋白 | 第14-18页 |
1.3 以淀粉加工废水为底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19页 |
1.3.1 以淀粉加工废水为底物培养酵母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页 |
1.3.2 以淀粉加工废水为底物生产所得单细胞蛋白的安全性分析 | 第18-19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实验废水来源及水质 | 第21页 |
2.1.2 酵母菌株及来源 | 第21页 |
2.1.3 培养基 | 第21页 |
2.1.4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1.5 设备和仪器 | 第22页 |
2.2 接种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1 菌种活化、种子培养 | 第22页 |
2.2.2 接种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3 发酵实验 | 第22-24页 |
2.3.1 单菌种废水发酵实验 | 第22-23页 |
2.3.2 菌种复配方案及废水发酵实验 | 第23-24页 |
2.3.3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4.1 主要检测水质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4.2 发酵产物中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酵母及其复配菌群发酵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效能 | 第26-46页 |
3.1 酵母的群体生长规律与最适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26-27页 |
3.2 单一酵母发酵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效能与比较 | 第27-32页 |
3.2.1 五种酵母发酵废水的SCP产量 | 第27-28页 |
3.2.2 酵母发酵对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28-31页 |
3.2.3 酵母发酵废水生产SCP效果的综合比较 | 第31-32页 |
3.3 酵母复配菌群发酵淀粉加工废水生产SCP的特征与效能 | 第32-45页 |
3.3.1 双菌种复配菌群的发酵特征与效能 | 第32-38页 |
3.3.2 三菌种及四菌种复配菌群的发酵特征与效能 | 第38-43页 |
3.3.3 酵母混合培养发酵淀粉加工废水的效能比较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复配酵母发酵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生产SCP的条件优化 | 第46-69页 |
4.1 酵母复配比例的优化 | 第46-52页 |
4.1.1 复配比例的初步优化 | 第46-49页 |
4.1.2 复配比例的进一步优化 | 第49-52页 |
4.2 发酵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分析 | 第52-55页 |
4.2.1 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第53-54页 |
4.2.2 正交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54-55页 |
4.3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5-67页 |
4.3.1 接种量 | 第55-58页 |
4.3.2 初始pH值 | 第58-61页 |
4.3.3 温度 | 第61-64页 |
4.3.4 摇床转速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