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刺激响应性高聚物 | 第16-26页 |
1.2.1 温度响应性高聚物 | 第16-20页 |
1.2.2 光响应性高聚物 | 第20-21页 |
1.2.3 场响应性高聚物 | 第21-23页 |
1.2.4 超声响应性高聚物 | 第23-24页 |
1.2.5 pH响应性高聚物 | 第24-26页 |
1.3 聚合物自组装 | 第26-33页 |
1.3.1 两亲性线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 第26-31页 |
1.3.2 两亲性支化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 第31-33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5-46页 |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35-37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35-36页 |
2.1.2 实验主要设备 | 第36-37页 |
2.2 刺激响应性两亲性聚酰胺的合成 | 第37-39页 |
2.2.1 超声响应性多嵌段共聚酰胺的合成 | 第37-38页 |
2.2.2 pH响应性聚酰胺的合成 | 第38页 |
2.2.3 光和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的合成 | 第38-39页 |
2.3 刺激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39-46页 |
2.3.1 刺激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的制备 | 第39-40页 |
2.3.2 刺激响应性聚酰胺的分子表征 | 第40页 |
2.3.3 刺激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的形貌表征 | 第40-41页 |
2.3.4 聚酰胺组装体的组装机理和驱动力表征 | 第41-44页 |
2.3.5 刺激响应性聚酰胺的性能表征 | 第44-46页 |
第3章 超声响应性超薄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的自组装 | 第46-66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多嵌段共聚酰胺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3.2.1 合成聚酰胺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3.2.2 合成聚酰胺的多嵌段结构表征 | 第48-50页 |
3.3 多嵌段共聚酰胺组装体形貌表征 | 第50-52页 |
3.3.1 自然挥发得到的共聚酰胺组装体的电镜分析 | 第50-51页 |
3.3.2 冷冻干燥制备的组装体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51-52页 |
3.4 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的组装机理 | 第52-56页 |
3.4.1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 第52-55页 |
3.4.2 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的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3.5 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的药物释放模拟实验 | 第56-62页 |
3.5.1 无超声作用下的释放实验 | 第58页 |
3.5.2 超声诱导的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的释放实验 | 第58-60页 |
3.5.3 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超声响应独特性分析 | 第60-61页 |
3.5.4 超声对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形貌的影响 | 第61-62页 |
3.6 多嵌段共聚酰胺囊泡超声响应性的本质 | 第62-64页 |
3.6.1 微量热测试分析 | 第62页 |
3.6.2 液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基于p H响应性聚酰胺的多级自组装 | 第66-89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pH响应性聚酰胺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67-69页 |
4.2.1 pH响应性聚酰胺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4.2.2 pH响应性聚酰胺的核磁氢谱 | 第68-69页 |
4.2.3 pH响应性聚酰胺的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第69页 |
4.3 pH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形貌表征 | 第69-72页 |
4.3.1 自然干燥所得样品的电镜分析 | 第70-71页 |
4.3.2 冷冻干燥所得样品的电镜分析 | 第71-72页 |
4.4 pH响应性聚酰胺巨型椭圆片的组装机理 | 第72-81页 |
4.4.1 pH响应性聚酰胺自组装过程的电镜分析 | 第73-78页 |
4.4.2 巨型椭圆片的分子堆积机理 | 第78-80页 |
4.4.3 巨型椭圆片的装置艺术自组装过程示意图 | 第80-81页 |
4.5 不同浓度和溶剂对组装体形貌的影响 | 第81-84页 |
4.6 不同pH下PAPIP.26 组装体形貌表征 | 第84-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多重响应性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89-117页 |
5.1 引言 | 第89-90页 |
5.2 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90-101页 |
5.2.1 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的结构表征 | 第90-91页 |
5.2.2 常温下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91-92页 |
5.2.3 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纤维的组装机理 | 第92-97页 |
5.2.4 温度响应性聚酰胺组装体的最低临界互溶温度 | 第97-98页 |
5.2.5 螺旋状纤维组装体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 第98-101页 |
5.2.6 温度诱导的聚酰胺螺旋纤维的自组装过程示意图 | 第101页 |
5.3 温度和光双重响应性聚酰胺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101-115页 |
5.3.1 温度和光双重响应性聚酰胺的结构表征 | 第101-104页 |
5.3.2 温度对组装体形貌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5.3.3 紫外光对组装体形貌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5.3.4 合成聚酰胺组装体的光响应性本质 | 第110-111页 |
5.3.5 自组装体的荧光行为 | 第111-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7-118页 |
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个人简历 | 第140页 |